课 题
第2课 预测
主备人
教 者
课 型
探索实践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对研究的问题先进行有根据的预测。
导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2.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3.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4.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2.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情感目标
1.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导 学
重 难 点
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预测
难点:区分预测与推理
教 法
谈话法、试验法、课堂延伸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教授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灵活运用。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缺乏。但此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
纸、漏斗、乒乓球、粉笔、烧杯、水、食盐、玻璃棒,有关课件、资料。
教案来源
借鉴小学第六册科学教学参考书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明天我们准备出去游玩,那你们先来猜一猜,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呢? 你为什么这么猜呢?
我们对天气作出了推测,这个过程就叫做预测。
板书:预测
学生猜测
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自主阅读学习前两段,思考图中的问题。
1)一起来看这副图,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破碎的原因吗?(追问:怎么摔碎的?)
这个过程就是推理。那什么叫推理呢?
板书关键词。
小结:像这样对已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
2)如果这个男孩把手松开后,桌子上的鸡蛋的命运会如何呢?为什么这么认为?
我们对鸡蛋未来的命运猜测的过程就是预测。哪个聪明的孩子能告诉我,什么叫预测呢?
板书关键词。
小结:像这样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的过程,叫做预测。
2、吹纸实验
把两张纸间隔五厘米,往中间吹气,纸片会怎样呢?为什么你这么预测呢?
演示实验。
吹乒乓球实验
把乒乓球放手里,平吹一口气,乒乓球会怎样呢?
现在在中间加一个漏斗,这样吹一口气,乒乓球会怎么样呢?(追问:为什么这么预测?)
演示实验。
小结。
学生自主学习
生描述
学生预测
学生预测并汇报预测结果
初步理解科学预测
合作探究
1、探究实验:哪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容易破碎:
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碎?
小组演示实验、汇报。
2、实践探究:加盐对水位高度的影响
问:在装水的烧杯里放1勺盐,水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放入3勺呢?放入5勺呢?
阅读实验步骤。
强调注意事项。
3、小结。
小组讨论、预测,并进行演示实验,观察汇报
小组分组实验
提高动手和应用能力,巩固本堂课的内容
拓展提升
1、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预测,想想看在平时生活中你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预测经验呢?
2、师: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有正确的预测到吗?
到目前为止,有些不能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给我们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学会预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展示图片):一朵乌云从天边飘过来,你能预测出什么呢?
小结。
同学们现在就来预测一下,老师下一句话会说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拓展
课堂练习
实践园地
板 书 设 计
预测
推理: 已发生 解释
预测:根据 已有经验/现有经验 未发生 推测
学生实验记录单设计:
我的预测
预测的依据
实际结果
加入1勺食盐
再加入3勺食盐
再加入5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