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2.以他的名字名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就是( )
A.邱少云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4.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5.下表中我国农业产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A.抗美援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6.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7.1956年,全国96.39%的农户加了农业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该材料表明我国( )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8.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9.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10.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判断题
1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4.1961年我国为调整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1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了由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的过渡,从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
——摘自《共和国的足迹》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会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了哪一重大历史任务?材料二“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根本改变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标志了什么?
(2)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图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 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材料三 在公社的体制方面,必须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将社内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力归公社统一调配和使用,工、农、林、牧、副和供销、信用、文化、卫生、交通等一切生产建设事项归公社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制定各项生产建设计划和进行收益分配。
(1)材料一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出自哪一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三分别与哪一历史运动有关?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什么教训?
(3)请你给以上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举出该时期一例模范人物及其事迹。
答案
1.D 2.B 3.B 4.D 5.B 6.D
7.B 8.C 9.D 10.A 11.B 12.D
13.正确 14.正确 15.正确
16.(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2)“一五”计划;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政治上:法治化,民主化;经济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17.(1)1953年;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1)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会议:中共八大 意义: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王进喜 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的“铁人精神”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