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戊 戌 变 法
高二年级 历史
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的准备
戊戌变法的过程
戊戌变法的遗产
目 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早期维新思想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州为新的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 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 收内地税。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1.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 的狂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图
吾中国四万万人……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 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 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
——康有为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 而为中国,岌岌哉!
——康有为
1.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激发民族意识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
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1.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忧时之士感栗危惧,深怵亡国灭种 之痛,于是维新运动一时兴起,继之以 义和团运动,皆风靡一时,二者虽背道 而驰,而其意在救亡则同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1.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2.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03 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伴随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4. 早期维新思想
主张:商战,发展工商业,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
王韬
郑观应
二、戊戌变法的准备
理论准备:康有为“托古改制”
政治实践开端:公车上书
舆论准备:创办报刊
组织准备:强学会与保国会
纲领准备:《应诏统筹全局折》
1. 理论准备:康有为“托古改制”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和
《孔子改制考》书影
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儒学奉为正统的古文
经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 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中, 宣称 孔子是主张改制的先师。康有为托古改制,在中国传 统的儒家文化中寻找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
1. 理论准备:康有为“托古改制”
1.理论准备:康有为“托古改制”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顾不如与之先 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减少改革阻力
2.政治实践开端:公车上书
参加上书的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通过向 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 参政愿望和政治要求。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 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 量。公车上书标志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 实践,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3.舆论准备:创办报刊
梁启超担任主笔的
《时务报》
严复等人创办的
《国闻报》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3.舆论准备
于是海内缤纷,争言新学。
——《知新报》
3.舆论准备
严复和《天演论》
用西方进化论学说 阐明维新变法主张,进 一步推动戊戌变法理论 的发展和成熟。
4.组织准备:强学会与保国会
康有为等人开始积极在北京、 上海等地组建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 学会,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参 加强学会的,既有维新派,也包括 洋务派、传教士等。
北京强学会遗址
4.组织准备:强学会与保国会
保国会遗址
保国会的组织形式具有 了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些 相似之处。在保国会的影响 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 会相继成立。
5. 纲领准备:《应诏统筹全局折》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 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 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 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颁发的《明定国是》诏
颁布新法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 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文教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 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 建海军。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颁布新法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 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文教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 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 建海军。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这些措施在当时 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 的。为开明绅士和民 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 与政治的机会,对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西方先进科学的传播 都十分有利。
改革旧制
政治 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 自谋生计。
文教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 裁汰旧军。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改革旧制
政治 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 自谋生计。
文教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军事 裁汰旧军。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汇聚成一股阻 碍变法的潮流,新 法遭到顽固派的抵 制和破坏。
2. 戊戌政变
太后直抵上寝宫,尽括奏章携之去,召 上怒诘曰:“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 之言谋我乎?”上战栗不发一语,良久嗫嚅 曰:“我无此意。”太后唾之曰:“痴儿, 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遂传懿旨,以 上病不能理万机为辞,临朝训政,凡上所兴 革悉反之。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
2.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林 旭 杨深秀 杨 锐 刘光第
四、戊戌变法的遗产
历史意义
失败教训
1. 历史意义
(1)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 阶级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 步尝试。充分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的政治朝气和追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1. 历史意义
(2)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 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 情,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 想和民族意识。
1. 历史意义
(3)是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对封建 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
维新运动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 女学、改易风俗等,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 和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財富。
2. 失败教训
(1)失败原因:
维新派力量弱小,寄希望于没有 实权的皇帝和官僚;
领导者政治的不成熟等。
这件事根本无须担忧,英吉利不是正垂 涎西藏而又不能得到吗? 如果朝廷把西藏卖 给英国人,就可以得到好价钱。有了这些
钱,哪有新政缺钱的道理。
——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 则 新法行矣。
——康有为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 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 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
康南海(康有为)果如何之人物乎?谓之政 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 理想者。
——梁启超
2. 失败教训
(2)经验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改良是走不通的。
谢 谢 聆 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