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分析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基础上,探讨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典型的案例分析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为: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运用资料”说明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去感悟和探究地理知识。实施策略是: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提出海洋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掌握讨论海洋环境问题的一般学习方法,并尝试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探究家乡扬州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分析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3)说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海洋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1)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海洋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高二地理选修班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还很欠缺,本课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学习,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课外拓展,探究家乡扬州的环境问题,从而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海洋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分析】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方法为:案例分析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资料在线] 阅读材料,了解海洋环境问题。
资料一:人们用海洋荒漠化来描述海洋破坏和污染的严重性。人们常说的海洋荒漠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于海洋开发无度、管理无序、酷渔滥捕和海洋污染范围扩大,使渔业资源减少,赤潮等危害不断,海洋出现了类似于荒漠的现象。狭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于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使海洋失去调节气温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摘自:《气候系统变化与人类活动》)
资料二:远洋船舶压载水(又称压舱水)是为了确保空载时的航行安全而装载的海水,作用是稳定船舶。这些船舶到岸时要空出吨位,必须将压载水排入到岸国的海域中。在海上运输非常发达的今天,大量的船舶压载水人为地在各大洋之间流通,成为地理性隔离水体间的有害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信息时报 )
资料三:中新网5月5日电据外电5日报道,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官员称,因为墨西哥湾的浮油面积不断扩大,至少600种动物正面临巨大威胁。路易斯安那州野生动物和渔业部称,浮油威胁到约445种鱼类、134种鸟类和45种哺乳动物以及32种爬行和两栖动物。(中新网)
[预习作业]
海洋主要污染源有
海洋主要污染类型有
海洋生态破坏类型有
[相关调研]班级分5个探究小组,查阅相关资料,调查某一种海洋环境问题,分析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并思考解决措施,完成探究表格。
二、课堂生成
(一)案例分析海洋污染
1、创设情景导入:
展示两组图片:(1)、美丽的海洋
(2)、严重污染的海洋
提问:欣赏完图片,你的感受是……
设计意图:通过海洋景观的鲜明对比,从视觉上给学生强大的“冲击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预习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预习,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预习成果展示,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小组之间竞争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海洋污染
探究活动1:读图归纳石油污染的成因
1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钻井爆炸
2 2010年5月25日新加坡海峡油船相撞
3 2010年7月16日大连输油管爆炸
师生小结:1、海上井喷事故;2、油船事故;3、输油管漏油;4、船舶排放含油污水;5、沿海工矿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回顾,让学生在身边的地理时事中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深刻。
探究活动2:观看海洋石油污染视频,思考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师生小结:1、影响海洋生物、人类健康、海洋生态系统;2、影响海滨旅游、沿海经济;3、影响海上运输
设计意图:新闻视频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给了学生充分的感性认识,为海洋石油污染危害及预防措施的探究作了知识积累和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探究活动3:讨论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预防措施
师生小结:
海上井喷事故 加强监测
油船事故 改进运输方式
输油管、油船漏油 对油轮进行改造
沿海工矿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 回收利用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海洋污染的成因入手,逐条思考对策,掌握分析对策的正确方法。
探究活动4:角色扮演
①沿海工厂老板②渔民③政府官员④中学生,对于海洋环境问题,你的做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由感而发,大胆表达。
4、学习方法小结:成因 危害 应对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理性探究活动,总结海洋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5、巩固提高:
基础题:读“世界海洋石油污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石油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 和 。
(2)从图中可看出,海洋石油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 和 。
(3)根据重大事故分布状况来看,造成的原因:一是 ,二是 ,为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国家在试验新的 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读“世界海洋石油污染分布示意图”,复习世界石油分布及主要运输线路。巩固旧知,讨论新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点的掌握。
能力题:阅读课本,分析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思考应对措施。
左图说明,
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
等也会促使赤潮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填图训练,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点的掌握及问题思考方法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海洋生态破坏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的思维导图。
根据所在小组的兴趣、知识积累选择探究方向,还可以选择:①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海洋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珍稀、濒危物种灭绝③外来物种入侵
教师提供搜集网络资料的路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展示探究成果,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
三、课外拓展探究:扬州环境问题
拓展探究:我们生活的家乡扬州,有没有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就某一环境问题,运用所学方法做相关调查研究。如参观、访问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如化工厂等;调查小秦淮河、古运河水质;调查小区绿化率等等。请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拟题。
设计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探究成果展示: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学得之……”在《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教学中,选择海洋污染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海洋生态破坏,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预习成果展示”、 “ 角色扮演”、“ 巩固训练”等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了成功感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使学生举一反三,由被动学习到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转变。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使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点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利于学生掌握内容实质。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快速地搜集资料、并及时运用资料进行讨论。
在评价方法上,采取1、教师评价:教师在教学各环节及时用语言、眼神及动作评价学生,起到激励或引导作用。2、生生互评:在“预习展示”及“合作探究”环节,安排一个小组做评委,评价其他小组提交的成果。学生于相互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共享智慧,学会反思,学会评价。3、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参与度、学习成果等进行自我评价,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学会反思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课堂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