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课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课课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01 2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训练
第四章 三角形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间的距离,先在过B点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在过D点的B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ACB≌△ECD,则ED=AB,所以测ED的长就可得AB的长.这里判定△ACB≌△ECD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C. SSS    D. AAS
2. 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直立在桌面上,顶点A顶着桌面,若另外两个顶点与桌面的距离分别为5 cm和3 cm,过另外两个顶点向桌面作垂线,则两个垂足之间的距离DE为(  )
A. 4 cm    B. 6 cm    C. 8 cm    D. 无法确定
二、解答题
3. 在新修的花园小区中,有一条“Z”字形绿色长廊ABCD,如图,AB∥CD,在AB,BC,CD三段绿色长廊上各修建一凉亭E,M,F,且BE=CF,M是BC的中点,E,M,F在一条直线上.若在凉亭M与F之间有一池塘,在用皮尺不能直接测量的情况下,你能知道M与F之间的距离吗?试说明理由.
4. 1805年,法军在拿破仑的率领下与德军在莱茵河畔展开激战,德军在莱茵河对岸Q处,如图所示,因不知河宽,法军的大炮很难准确射击对岸的德军兵营,聪明的拿破仑站在河岸的O点,调整了自己的帽子,使视线恰好擦过帽舌边缘看到对岸德军的兵营Q处,然后他保持姿势一步一步后退,一直退到自己的视线恰好落在他刚才站到的O点,让士兵测量他站在B点和O点之间的距离,并下令按这个距离开炮.这样法军能命中目标吗?为什么?

5. 某同学根据数学原理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测量工具——拐尺,其中O为AB的中点,CA⊥AB,BD⊥AB,CA=BD.现要测量一透明隔离房间的深度,如何使用此工具测量?请说明理由.
参 考 答 案
1. B 2. C 
3. 解:能,测出M与E之间的距离就知道了M与F之间的距离. 理由如下:∵AB∥CD,∴∠B=∠C,∵M是BC的中点,∴BM=MC,在△EBM和△FCM中, ∴△EBM≌△FCM,∴ME=MF.
4. 解:法军能命中目标.理由如下:由题意知AB=PO,∠BAO=∠OPQ. ∵AB⊥BO,PO⊥BO,∴∠ABO=∠POQ=90°. 在△ABO与△POQ中, ∴△ABO≌△POQ(ASA),∴BO=OQ. ∴按BO的距离炮轰德军兵营时,炮弹恰好落入德军兵营Q处,这样法军能命中目标.
5. 解:如图所示,使AC与房间内壁在一条直线上,且C与一端点接触,然后人在BD的延长线上移动至F,使F、O、E三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记下F点,这时量出DF的长即为房间深度CE的长.
理由:∵CA⊥AB,DB⊥AB,∴∠A=∠B=90°,在△BOF和△AOE中, ∴△BOF≌△AOE(ASA),∴BF=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C=BD,∴AE-AC=BF-BD,即C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