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2.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3.科技馆里经常会见到“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参观者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音调和响度
4.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5.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丁: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7.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8.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9.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10.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高山呼喊,若经过10 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 m/s),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高山距离我们1 700 m B.高山距离我们3 400 m
C.高山距离我们170 m D.高山距离我们340 m
11.星光中学有一个150 m×70 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操场一周试听了一下,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3.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4.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15.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音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均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小丽用两把伞做“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把伞,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当把左边伞拿走后,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17.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填“小”或“大”)些。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18.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 450
冰
3 230
水(15 ℃)
1 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
1 480
软木
500
海水(25 ℃)
1 531
铁(棒)
5 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____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 m。
19.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还借来一个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1
铜
60
0.5
2
60
1.0
3
60
1.5
4
80
0.5
5
6
100
0.5
7
钢
80
1.5
8
尼龙
80
1.5
9
100
1.5
20.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闹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请你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21题8分,22题10分,共18分)
21.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4 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 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 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3)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过1 min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
(4)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
一、1.C 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故C正确。
2.D
3.B 解析:“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当参观者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选B。
4.B
5.B
6.D 解析: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7.B
8.D 解析: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
9.B
10.A 解析:高山与我们的距离s===1 700 m。
11.D 解析: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
12.A 解析:近处的A能录到高音、低音,远处的B只能录到低音,说明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远;音调的高低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频率低的声音传播距离远。
二、13.振动;空气;频率
14.变小;介质
15.音色;音调
16.响度;喇叭(听诊器);空气
17.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大 解析: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三、18.(1)①温度;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的速度不同;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2);1 531
19.(1)1;2;3 (2)1;4;6 (3)80;1.5
方法规律:由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知,要验证猜想一: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改变弦的横截面积,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可见,选用编号为1、2、3的弦可以完成实验。同理可知,应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弦1、4、6验证猜想二。应选择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弦验证猜想三,因此编号5的材料长度为80 cm,横截面积为1.5 mm2。
20.(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
四、21.解:依题意可得如图所示的行程线段图,可见,声音在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声与L和s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s声=L+s车,即v声·=L+v·,则
340 m/s×=64 m+v×,解得v=20 m/s=72 km/h<80 km/h,故该车不超速。
22.解:(1)10;20
(2)s1===7 500 m。
(3)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变低,说明B潜艇在远离潜艇A,则1 min后两潜艇之间的距离s2=s1+s3=7 500 m+20 m/s×60 s=8 700 m。
(4)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