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能力提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吉林中考,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HCO 俗称小苏打 B.CaCO 可用作补钙剂C.Na CO 俗称火碱D.K CO 属于钾肥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中包含NH H PO 、K SO 、KCl、NH NO 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NH H PO B.K SO C.KCl D.NH NO
3.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CO 和NaOH溶液 B.稀盐酸和CaCO
C.Na CO 溶液和Ca( NO ) 溶液 D.Al和CuSO 溶液
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 溶液显蓝色不是由造成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意义的是( )
A.观察Na SO 溶液,溶液没有颜色
B.向CuSO 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未消失
C.对比不同浓度的CuSO 溶液的颜色差异,浓度小的溶液颜色较浅
D.向CuSO 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消失
5.(2019湖北荆州中考,9)在pH=2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 、、 B.Ag 、Mg 、
C.K 、OH 、 D.、Fe 、Cl
6.(2019广西梧州中考,19)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 、Mg 、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⑤②①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7.合理施用化肥能均衡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最大限度减少土壤养分损失,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B.氯化钾( KCl)和磷酸氢二铵[(NH ) HPO ]都属于复合肥料
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碱性的碳酸钠改良
8.(2019山东泰安中考,1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A、B、C、D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
9.(2019广西梧州中考,18)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Ba(NO ) 、NaCl、H SO 、HCl B.NaOH、FeCl 、MgSO 、KOH
C. Ca(OH) 、KCl、Na SO 、NaNO D.NaCl、BaCl 、CuSO4、NaOH
10.某溶液中存在Cu 、Ag 、Ba 三种金属离子,用NaOH、Na CO 、NaCl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Na CO 、NaCl、NaOH B.NaOH、NaCl、Na CO
C. NaCl、Na CO 、NaOH D.NaCl、NaOH、Na CO
11.现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和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B.b点时,溶液呈中性
C.c点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
D.0~a段有气泡生成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3.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对该图的分析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向a点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可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B.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
二、填空及简答题
14.(2019四川遂宁中考,1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NO 、CuCl 、KCl、B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1)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
(2)将(1)所得溶液均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3)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据此分析:
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或____________;
②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9青海西宁中考,18)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说明:硫酸钙视为可溶物):
(1)写出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溶液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溶液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6.(2019黑龙江鹤岗中考,26)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气体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 BaCl 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无色溶液A和无色溶液B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无色溶液A能使酚酞溶液变蓝
B.无色溶液B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用酚酞溶液可确定无色溶液C中溶质的组成
18.(2019四川攀枝花中考,23)从盐湖中提取的某种矿物主要含有KCl,还有少量MgSO 、CaCl 及不溶性杂质SiO 。从该矿物中提取KCl的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向滤液Ⅱ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溶液得到KCl固体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
19.(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28)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 、NaCl和HCl 猜想二:CaCl 、NaCl和Na CO 猜想三:_____;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敢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0.(2019四川雅安中考,18)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某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探究。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 g该品牌的洁厕灵,再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HCO 溶液120 g,反应结束后溶液的总质量是215.6 g。试计算下列问题:
【知识卡片】: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洁厕灵中其他成分均不跟NaHCO 反应。
(1)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克。
(2)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第十一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1.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 ;CaCO 可用作补钙剂;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 CO ;K CO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2.A NH H PO 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K SO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NH NO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3.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
4.C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可以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不是由硫酸根离子造成的;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溶液蓝色未消失,可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无关;对比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差异,不能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铜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溶液蓝色消失,可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
5.B pH=2的无色溶液中含有大量H 。H 与、Ba 与都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H 、Ag 、Mg 、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H 与OH 、都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含有Fe 的溶液显浅绿色,D不符合题意。
6.C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但是碳酸钠溶液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这样碳酸钠可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或⑤④②①③。
7.C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与熟石灰不反应;氯化钾属于钾肥;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碱性的熟石灰改良,不能用碳酸钠。
8.D D组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检验结果不正确;其他各组中的离子相互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检验结果正确。
9.D A项,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 NO ) 和H SO ,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和HCl,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Ba( NO ) 和H SO 、NaCl和HCl;B项,根据颜色首先鉴别出FeCl 溶液,与FeCl 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MgSO 溶液,NaOH、KOH溶液与FeCl 溶液混合均产生红褐色沉淀,无法鉴别;C项,将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 OH) 和Na SO 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KCl和NaNO 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a(OH) 和Na SO 溶液、KCl和NaNO 溶液;D项,呈现蓝色的是CuSO 溶液,与CuSO 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
10.D NaOH与Cu 、Ag 反应均能生成沉淀,Na CO 与Cu 、Ag 、Ba 反应均能生成沉淀,NaCl只能与Ag 反应生成沉淀,因此要满足题目要求,应先加NaCl溶液除去Ag ,再加NaOH溶液除去Cu ,最后加入Na CO 溶液除去Ba ,故选D。
11.C a点时加入的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大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a点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A说法正确。b点时,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B说法正确。c点时,碳酸钠过量,溶液中有氯化钠、碳酸钠2种溶质,故C说法错误。0~a段,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故D说法正确。
12. B A项,生石灰属碱性干燥剂,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B项,KCl易溶于水,MnO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C项,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D项,MgCl 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13.D a点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向a点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故A错误;b点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不会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c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所以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故C错误;d点溶液为该温度下氢氧化钡的饱和溶液,继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故D正确。
14.答案:①KNO 、KCl KCl ②KCl+AgNO =AgCl↓+KNO
解析: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所以粉末中一定不含氯化铜;将(1)所得溶液均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粉末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钾;根据题中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钾,所以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KNO 、KCl或KCl。
15.答案:(1)Ca(OH) (2) Ca(OH) +Na CO =CaCO ↓+2NaOH
(3) H SO +BaCl =BaSO ↓+2HCl
解析:B与C反应产生气体,则B、C分别为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B能与A、D反应生成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C为稀硫酸,A、D分别为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C与D能产生沉淀,则D为氯化钡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1)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3)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HCl。
16.答案:(1)Na CO (2)产生白色沉淀 (3)2NaOH+CO =Na CO +H O
解析: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水;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D是碳酸钠;水可与E反应,E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二氧化碳;B可与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与水能相互转化,所以B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则A是盐酸或硫酸或硝酸。(1)D的化学式为Na CO ;(2)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钠。
17.答案:(1) CO (2)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3)2HCl+Na CO =2NaCl+H O+CO ↑(或HCl+NaOH=NaCl+H O或Na CO +BaCl =BaCO ↓+2NaCl) (4)B
解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白色沉淀甲是碳酸钡;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HCl,所以白色沉淀乙是硫酸钡;无色溶液B和无色溶液A反应会生成气体a、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丙,所以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钡,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白色沉淀丙为碳酸钡。(1)气体a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BaCl 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3)无色溶液A和B混合后,发生的反应有HCl+NaOH =NaCl+H O、2HCl+Na CO =2NaCl+CO ↑ +H O、Na CO +BaCl =BaCO ↓+2NaCl;(4)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用酚酞溶液确定无色溶液C中溶质的组成。
18.答案:(1)硫酸钡、氢氧化镁 (2)K CO (3)除去溶液中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 (4)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解析:(1)X溶液中含有的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所以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氢氧化镁。(2)滤液Ⅰ中含有的杂质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钙,要除去氢氧化钡和氯化钙且不引入新的杂质,需要加入碳酸钾,所以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K CO 。(3)由于加入的碳酸钾过量,同时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所以向滤液Ⅱ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4)蒸发溶液得到KCl固体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19.答案:(1)Ca(OH) +CO = CaCO ↓+H O (2)【做出猜想】CaCl 、NaCl 【进行讨论】二 【设计实验】锌粒 产生气泡[或氧化铜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减少)或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蓝绿色)或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或氢氧化铜(难溶性碱) 蓝色固体逐渐溶解或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或碳酸钙(碳酸盐) 产生气泡](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反思拓展】污染地下水、腐蚀管道(合理即可) 适量碱溶液处理达标;碳酸钙、适量碳酸钠、适量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解析:(1)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2)【做出猜想】题目提示是澄清溶液,则不存在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氯化钙和碳酸钠,所以猜想二不合理;猜想三为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CaCl 、NaCl。【设计实验】要确定是否含有盐酸,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加入锌等活泼金属,如果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一成立。【反思拓展】由于是酸性废液,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污染地下水、腐蚀管道,可以加入过量的石灰石或用适量碱溶液等处理后再排放。
20.答案:(1)4.4
(2)解:设100 g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为x。
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答: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 g+120 g-215.6 g= 4.4 g。(2)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