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中考,1)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NaHCO B.Na CO C.NaCl D.NaOH
2.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NH NO B.KNO C.K SO D.NaNO
3.(2019广西梧州中考,14)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a CO 溶液呈碱性 B.NaHCO 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D.NaHCO 可用于烘焙糕点
4.以下几组物质之间,在溶液中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CaCl 与 Na CO B. AgNO 与Cu C. MgCl 与CuSO D. NaOH与HCl
5.(2019福建龙岩模拟,8)某同学模拟春晚“魔壶”节目进行实验。演示时,将“魔壶”中的溶液依次倒入分别盛有蒸馏水(滴有酚酞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的三个烧杯中,依次得到红色的“鸡尾酒”、白色的“牛奶”和有气泡的“雪碧”。由此可推知,“魔壶”中的溶液可能是( )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稀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B.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还是混合物
C.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D.当蒸发皿中的溶液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7.可溶性钡盐有毒,硫酸钡不但对人体无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若误食了溶于水的BaCl ,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 )
A.糖水B.食盐水C.硫酸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8.M是一种金属元素,M 与其他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根据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
A. M+HCl B.MSO +Ba(NO ) C.MO+H SO D.M( OH) +NaCl
9.(2019江苏南京中考,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H 、、Cl B.Na 、、Cl 、
C.Cu 、Na 、OH 、 D.K 、H 、OH 、
10.(2019四川眉山中考,14)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禁止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应回收用于制沼气等
C.农药能保护农作物但本身有毒,应按规定合理施用
D.熟石灰和碳铵(NH HCO )混合施用,既能改良酸性土壤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11.溶液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别滴加到盛有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如下表。则溶液X是( )
A.稀硫酸B.MgSO 溶液C.KOH溶液D.稀盐酸
12.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
B.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
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
13.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二、填空及简答题
14.(2019贵州铜仁中考,26)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我市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呈酸性,应选用_________试剂(指示剂)检验该废液。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选用____________处理该废液。
(2)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Ba( NO ) 溶液、稀硫酸、Na CO 溶液、KOH溶液和CuSO 溶液。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能够与上述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并有沉淀生成的物质____________。
A.稀盐酸 B.烧碱溶液 C.硝酸铵溶液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9山东枣庄中考,36)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下表:
请回答:
(1)酚酞溶液是__________(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所属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16.(2019河北中考,3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李龙同学检验某些盐的化学性质的四个实验,分析后请回答问题:
(1)A中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B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D中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8.(2019四川乐山中考,44)盐化工是我市的一项重点产业,绿色应用是化工生产的发展方向!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MgCl 、CaCl 和Na SO 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 CO 溶液、稀盐酸、Ba(OH) 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_______溶液。
(3)滤液②中除Na 和Cl 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
19.(2019湖南益阳中考,28)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CO 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资料一:将CO 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先发生反应:2NaOH+CO =Na CO +H O
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 CO +CO +H O =2NaHCO
资料二:Ca( HCO ) 易溶于水;CaCl 溶液与NaCl溶液均呈中性;NaHCO 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OH和Na CO
猜想二:溶质全为Na CO
(1)你认为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四:溶质全为NaHCO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猜想_____不成立
②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3)现象为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③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4)猜想_________成立
【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0.(2019山东滨州中考,25)将1.17 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51.7 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常温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B点时,溶液中所含硝酸银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第十一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
1.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B NH NO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NO 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K SO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NaNO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3.B Na CO 溶液呈碱性,A说法正确;NaHCO 固体可溶于水,B说法错误;Na CO 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C说法正确;NaHCO 可用于烘焙糕点,D说法正确。
4.D CaCl 与Na CO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AgNO 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会观察到铜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MgCl 与CuSO 不能发生化学反应;NaOH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且无明显现象。
5.A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6.D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属于混合物;蒸发操作结束后,为防止烫坏实验台,应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7.C糖水、食盐水均不与氯化钡反应;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可用于解毒;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可以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钡,起不到解毒的效果。
8.D若M是活泼金属,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MSO 与Ba( NO ) 交换成分可生成硫酸钡沉淀和M(NO )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MO与H SO 反应生成MSO 和水;M(OH) 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
9.B A中H 、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B中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C中Cu 、OH 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中H 、OH 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10.D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能提高生产效益,故A正确;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应该禁止,可回收加以利用,故B正确;过多地使用农药会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故C正确;碳铵和熟石灰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气而降低肥效,故D错误。
11.A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MgSO 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没有气泡产生;KOH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均不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硝酸钡溶液不反应。
12.C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故A错误。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B错误。滤渣是碳酸钡,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故C正确。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不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故D错误。
13.D 硫酸、CuSO 均能与铁粉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后可得到碳粉,但不能分离出氧化铁,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NH ) SO 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a SO 固体不能,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14.答案:(1)紫色石蕊 熟石灰[或Ca(OH) ] (2) NaHCO +HCl=NaCl+H O+CO ↑
(3)B 2NaOH+CuSO =Na SO +Cu(OH) ↓
解析:(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可用紫色石蕊试剂检验废液是否呈酸性。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可选用熟石灰处理该废液;(2)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3)硫酸铜与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
15.答案:(1)A (2)Ca(OH) +Na CO =CaCO ↓+2NaOH 复分解反应 (3)除铁锈(合理即可)。
解析:A与B、C混合,溶液均变红,则A是酚酞溶液,B、C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D为稀盐酸;由B与D反应产生气体可知B为碳酸钠溶液,则C为氢氧化钙溶液。(1)酚酞溶液是A。(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D是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等。
16.答案:(1)NaCl (2)复分解反应 (3) NaOH+HCl=NaCl+H O
(4)生产玻璃(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D是二氧化碳;G是氯化钠;二氧化碳和C反应会生成F,所以C是氢氧化钠,F是碳酸钠;B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且B、C中含有同种元素,所以B是盐酸;碳酸钠和E反应生成氯化钠,A和盐酸反应生成E且A与B、C含有同种元素,所以A是氢氧化钙。(1)G的化学式为NaCl。(2)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4)F是碳酸钠,可用于生产玻璃、洗涤剂等。
17.答案:(1) Fe (2)有气泡产生 (3) 3NaOH+FeCl =Fe( OH) ↓+3NaCl (4)互相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
解析:(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中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4)氯化钠与硝酸银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8.答案:(1)MgCl 和Na SO (2) Na CO (3)OH 、 (4) NaOH+HCl=NaCl+H O
解析:(1)除去CaCl 选用Na CO 溶液,除去MgCl 和Na SO 选用Ba(OH) 溶液,但Ba(OH) 溶液必须在Na CO 溶液之前加入,以便Na CO 除去过量的Ba(OH) ,故实验Ⅰ中加入的试剂A为Ba(OH) 溶液,除去的杂质是MgCl 和Na SO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为Na CO 溶液,用于除去CaCl 和过量的Ba( OH) 。(3)滤液②中含有NaCl、NaOH和Na CO ,所以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 、Cl 、OH 、。(4)实验Ⅲ加入的试剂C为稀盐酸,用于除去生成的NaOH和过量的Na CO ,其中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19.答案:(1)Na CO 和NaHCO (2)四 (3)溶液变红色 (4)三
(5) Na CO +CaCl =CaCO ↓+2NaCl
解析:【猜想与假设】部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OH和Na CO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 CO ;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部分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 CO 、NaHCO ;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全部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HCO 。【实验探究】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质中含有碳酸钠;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猜想二不成立,则溶液中含有NaOH或NaHCO ,即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NaHCO ,故猜想三成立。【实验总结】步骤①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 CO +CaCl=CaCO ↓+2NaCl。
20.答案:(1)3.4 g
(2)解:设A点时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
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7%.
答: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7%。
解析:根据氯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氯化银及硝酸钠的质量和所消耗的硝酸银的质量,进而求算B点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以及A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