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2 06:4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DNA雕塑
知识点回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95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
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复习回顾:
绝大多数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少数生物(RNA病毒)的遗传物是 。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
DNA

DNA

RNA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苷酸 = + + .
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
脱氧
核糖
磷酸
碱 基
沃森(左)和克里克(右)在构建DNA模型
在生命的“旋梯”上
英国物理化学家富兰克林和同事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在1951年率先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到DNA晶体照片
(英,R.E.Franklin, 1920-1958)
X衍射技术是用X光透过物质的结晶体,使其在照片底片上衍射出晶体图案的技术。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推测晶体的分子排列。
DNA的X射线衍射图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
问题:沃森和克里克从衍射图谱中受到什么启示?
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
资料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脱氧核苷酸
资料2:DNA是由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资料3: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
资料4: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A=T),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G=C)。
1’
2’
3’
4’
5’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课堂活动: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
A
C
T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G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DNA的空间结构
以超高分辨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拍到的DNA照片。
从图上可辨认出DNA是由两条链交缠在一起的螺旋结构
【模型建构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DNA模型建构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连接两条链的碱基如何配对?
碱基配对时,为什么嘌呤碱不与嘌呤碱或嘧啶碱不与嘧啶碱配对呢?
  这是由于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占有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化合物,占有空间小。而DNA分子的两条链的距离是固定的。
为什么只能是A配T,G配C,不能是A配C,G配T?
(1)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
(2)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连,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
氢键
平面结构
立体结构
二、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A
T
C
G
A
C
T
G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DNA的平面结构
1
0
2
3
4
5
0
1
2
3
4
5
DNA模型分析
反向平行
碱基对
另一碱基对
嘌呤和嘧啶之间通过氢键配对,形成碱基对,且A只和T配对、C只和G配对,这种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T
G
C
氢键
DNA模型分析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思考1:DNA结构中的哪个结构是稳定不变的?哪个结构是千变万化的?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