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复习:文化常识
训练二
【知识积累】 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三岁的儿童。 始龀:七八岁。总角、垂髻:幼年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及笄、笄年: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束发、成童:男子十五岁。加冠、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知命、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老年。耄:八九十岁;耋:七八十岁。期颐:百岁之人。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姓名称谓
【直称姓名】 陈太丘与友期行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古代谦辞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2)其他自谦词有: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始专皇属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女子自称【妾】; 【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古代敬辞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的敬辞很多。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 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对方的女儿)、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8)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9)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0)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大驾:称对方;敬候:等候;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华诞:称对方生日;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包涵】请人原谅;【斧正】请人改文章;【府上】称对方房屋;【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赐教】给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古代文人的作品集命名方法
一、以“地名”命名
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3、《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
4、《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小仓山。
二、以“书室名”命名
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2?《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
三、以“谥号”命名
1、《王文公集》。作者王安石,谥号“文”。2、《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
3《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4《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作者刘基,封“诚意伯”,谥号“文成”
四、以“名号”命名
1、《诚斋集》。作者杨万里,别号诚斋。2、《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3、《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号文山。4、《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号樊川。5、《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号随园。
五、以“字”命名
1、《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2、《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
六、以“官职”命名
1、《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2、《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
3、《高常侍集》。作者高适,官至散骑常侍。4、《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官至学士承旨。
七、以“年号”命名
1、《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2、《嘉祜集·权书》。作者苏洵,此集为宋仁宗嘉祜年间编辑。
科举
1、与科举相关的内容
汉代:征辟(bì)和荐举制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叫“孝廉。”
隋唐以后:科举制。考试内容:八股文(时文、制艺)。
明清时代科举情况:
院试(童试)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廷试)
时间 三年两次 三年一次,常在秋季八月,桂榜 三年一次,乡试后第二年春三月,杏榜 三年一次,会试后四月,金榜
地点 府、州或县 省城 礼部 宫殿
主考者 省提督、学政、知县 皇帝派主考 礼部主持 皇帝主持
应考者 儒生、童生 秀才、监生 举人 贡士
考试内容 除经、史、时务外,主考八股文和试帖诗 同左 同左 策问
录取后获称号、等级、授官 生员(或称庠生,俗称秀才),考中秀才后才叫“进学”,进学前统称童生。 第一名案首 举人(前五名称经魁,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举人可任知县、教职、学官。 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统称进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前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
同年;考试后,同榜录取的叫“同年”。
状元:又称殿元、鼎元。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实际上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人左右。唐代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可授翰林院修撰、编修、主事、中书、知县等。二甲、三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连中三元:乡、会、殿三试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2、学校、教师
校:是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者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jiàn):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如明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教习、教谕等。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专项训练
1.【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2.【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3.【2018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B.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C.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不在内容上。
4.【2018年中考湖北荆州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2018年中考湖北随州卷】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6.【2018年中考湖北咸宁卷】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7.【2018年中考湖南怀化卷】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宋江、鲁智深等一大批人物形象。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8.【2018年中考湖南岳阳卷】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9.【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10.【2018年中考山东滨州卷】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11.【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12.【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答案:1C2B 3A 4D 5A 6B 7A 8D 9D 10A 11D 12B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