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 《在桥边》课件 (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 《在桥边》课件 (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2 08: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在 桥 边
[德国] 伯 尔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情节体会小说的摇摆与生发。
2.探究作品内在主旨,关注人的心灵需求。

重点:小说情节的分析
难点:探究作品内在的主旨
课时:一课时
作者介绍
伯尔(1917--1985)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
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
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
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
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
。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
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
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学科网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是一位与军国主义格格不入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 。读小学时候,希特勒纳粹势力迅速崛起,进入中学,他坚决地拒绝参加法西斯的青年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正在读大学的伯尔被法西斯军队绑上战车,先后开赴法国、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作战。在战争临近结束的时候,他被盟军俘虏,在美军战俘营里待了一段时间,后被遣返回乡。六年战争生活的种种经历,使伯尔感触甚深,成为他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着重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伯尔的创作题材有所变化,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
字音字形

容光焕发 焕然一新 涣然冰释 涣散

慷慨 气概 鸿运组卷网

林阴道 荫庇 绿草如茵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态度严肃认真

永垂不朽:形容光荣的事迹、伟大的精神永不磨灭,永远流传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情节
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因为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一些人。
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
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
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
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请画出《在桥边》的情节发展的曲线图
无聊
因姑娘的出现而心情娱悦
要来检查而紧张
被调去数马,获得与姑娘接触的机会
有波澜
曲折发展
1.根据第一段文字你能猜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故事发生在战争之后(二战之后)
2.“我”每天的工作是做在那里数过桥的人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样的工作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
枯燥、单调、乏味。
3.对于这样一个单调乏味的工作,“我”的工作态度是怎样的呢?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工作态度?
第三段“我以此暗自高兴……我就用五位数来表示我的慷慨。”——故意数错,“乱数”。
4.“我”的故意“乱数”出于什么原因?
对乏味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5.哪些词表现“我”对这种生活不满和嘲讽?
精明能干、陶醉、捷报、心满意足等
6.“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我”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的心简直停止了跳动”,“当我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又开始数起来”。
7. “我的心爱的姑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为什么“我”会把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漏数了呢?
“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8.假若另换一位可爱的姑娘或者可爱的动物,“我”是否会“漏数”?
会。那个“可爱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并不代表我的现实追求,所以不具有特殊的固定性。换另一个可爱的人,甚至动物,“我”也会这么做。
第6节“漏数”的背景同第4节有什么不同?
主任统计员来检查,“我”面临着生计威胁。
● 当主任统计员来检查工作时,“我”还是把姑娘漏数了,这样的“漏数”有意义吗?(结合姑娘的象征义)
“漏数”并不能改变现实什么,但它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坚守, 一种精神追求。
表面上看,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层来看,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
小说情节类的题目类型

1 情节概括题
2 情节鉴赏题
3 情节探究题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温馨提示:
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1.情节概括题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情节的高潮或结尾有什么作用?
(或者一般说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2.情节鉴赏题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
⑴对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使情节波澜起伏;
照应前文XX情节;
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
⑵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刻画了人物XX的性格(丰富人物形象;使形象更饱满);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3.情节探究题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补充相关知识: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