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3张ppt】【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3张ppt】【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2 09: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一、明朝的建立【掌握】
背景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定都
意义
元末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动荡,引发农民起义。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
措施 影响
中央
地方
军事
监察
思想文化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监察地方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培养顺从者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明朝的经济发展【知道】
背景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形成了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三、明朝的对外关系【掌握】
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明成祖时)
前提:明朝国力雄厚。
主要目的:宣扬国威。
特点: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多(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评价郑和下西洋:
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④局限:经济效益低,国库开销过大,难以持久。
三、明朝的对外关系【掌握】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家军”
“倭患”是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倭?】
经过: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反侵略战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三、明朝的对外关系【掌握】
v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体现了国力的变化
四、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掌握】
巨著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纲目》(医学) 李时珍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一万一千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手工业)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 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农业)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科技特点:全面、具体、翔实;总结性;实用性;世界领先。
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
起止: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作用: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京城
概况: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起来的。1406年开始,1420年建成。
布局:明朝北京城有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
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说创作,在明代处于黄金时期。明朝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如下:
小说 成书时间 作者 评价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歌颂农民斗争精神
《西游记》 明代中期 吴承恩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想象大胆、笔调夸张、情境神奇。【孙悟空】
3部小说的共同特点: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广泛流传;对以后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反封建思想、批判封建制度的罪恶。
v 书画艺术:书法——董其昌; 绘画——徐渭。
v 戏剧:
l 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明朝后期)
l 特点: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l 内容: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l 评价: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v 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这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土地兼并越发疯狂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阶级矛盾
异常尖锐
明朝政府
李自成起义军
广大人民

土地兼并
不断加赋

均田免赋
民心丧尽
导致灭亡


赢得民心
得到支持
军纪严明
发放钱粮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五、明朝的灭亡【知道】

明朝政治腐败;陕北天灾人祸不断。



陕北起义
提出_________口号



1644年1月建立
_________
政权



________年4月



________
自缢,明朝统治长达276年



进军______
攻克______
攻克_______
明朝灭亡
中原
(河南)
”均田免赋“
西安
大顺
北京
1644
崇祯帝
李自成农民起义

1、满洲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定都盛京(今辽宁沈阳)。
3、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1644年,明将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兵入山海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李自成遭吴三桂与清兵联合夹击,起义军最后失败。
1644年,清朝开始统治全国的时间。
六、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知道】
七、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掌握】
一、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设置台湾府(康熙)
二、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一)对西藏:确立册封制度(顺、康);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乾隆)
(二)对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设置伊犁将军(乾隆);安置土尔扈特部(乾隆)
三、反抗外来入侵: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康熙)

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
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
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八、清初的经济发展——康乾盛世【掌握】
落日的辉煌
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看,康乾盛世是值得称颂和自豪的,它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上都有显著发展,其盛世局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确实值得赞扬。
但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来看,却不宜夸大评价。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盛世已显得暗淡无光了。
九、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掌握】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社会恐怖
摧残人才
阻碍进步
自卫作用
落伍于世界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明朝发展,清朝前期达到顶峰,清朝中期,陷入困境
——
国粹、国剧——
《红楼梦》
昆曲
京剧
十、清初的文学艺术【知道】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世界在进步、中国在落后。
中国古代史发展特征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经济上:传统农业经济(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主导地位日益巩固;文化成果丰硕。
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科技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
对外关系上:以和平交往为主流;由开放到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什么时代?
这个“新”时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人民在此“新”时代作出了哪些努力?
血泪交加的中国近代史
(184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