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22分)
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蟋蟀的耳朵在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
2.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象将被放大 。
3.一般情况下,几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重量 ,体积 。
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 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 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5.加热蜡块时固态蜡块变成蜡烛油 (“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但蜡烛燃烧时 (“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你判断的依据是 。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
7.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和 接触。
8.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杯壁 。
9.(3分)在馒头上滴上碘酒,会观察到馒头变 色,米、面、马铃薯里主要含有 。
10.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 相似,所以是天然的 。
11.生物体是由 组成的。 物理学家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2.凸透镜和凹面镜都能会聚太阳光。 (判断对错)
13.孑孓是蜻蜓的幼虫。 (判断对错)
14.利用细菌可以生产新的食物,所以细菌越多越好。 (判断对错)
1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判断对错)
16.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判断对错)
17.钢铁生锈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 (判断对错)
18.水泥加水搅拌,过段时间会变硬,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对错)
19.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空气。 (判断对错)
20.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饭有点甜是因为里面有糖。 (判断对错)
21.做泥塑是泥土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 (判断对错)
三.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22.炒菜用的锅,锅柄用哪种材料做比较合适( )
A.铁 B.铜 C.塑料
2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 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
C.两眼都保持睁开 D.视具体情况而定
24.铁钉在下列哪种环境下最容易生锈( )
A.完全浸在水中 B.在水和空气的交界处
C.密封的瓶子里 D.放在油中
25.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字母“d”的标本是。( )
A.d B.q C.p
26.把白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玻璃瓶里,玻璃瓶里( )
A.发光发热 B.无任何现象 C.冒气泡
27.下面变化中,和“蜡烛燃烧”不属于同一类变化的是( )
A.大米变成米饭 B..铁变成铁锈
C.水变成水蒸气
28.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时,我们一般用( )进行观察。
A.左眼 B.右眼 C.双眼
29.我们( )直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A.能 B.不能
C.在早上和傍晚可以
30.下面的变化中,( )生成了新物质。
A.磨碎小麦 B.把石块砸碎
C.鸡蛋放进醋中 D.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
31.蜡烛火焰加热白糖足够长时间,白糖会( )
A.先变成液态的,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B.只变成液态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四.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
32.请简单说说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有哪些?
33.检验士豆是否含有淀粉的成分。我们将 滴到土豆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果说明 。
34.晶体:
35.下列物体是否容易生锈?请连线。
潮湿地方的小刀
涂油漆的篮球架 容易生锈
与盐水接触的铁钉 不容易生锈
包塑料外套的铁钉
36.请填写图中序号对应显微镜部件的名称:① ; ③ ;⑤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22分)
1.【分析】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象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解答】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故答案为:细节;复眼;足的内侧;扁平的细毛。
【点评】掌握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即可作答。
2.【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 据此可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所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12.5×40=500(倍)。
故答案为:500。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学生要掌握物体图象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即可正确解答该题。
3.【分析】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解答】一般情况下,几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减小。
故答案为:不变;减小。
【点评】掌握固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减小即可作答。
4.【分析】细胞作为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执行与完成生命有机体的各种特定的功能。这里主要讨论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转导、细胞识别、细胞支持与运动和细胞消化与防御等功能。
【解答】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故答案为:细胞;细胞。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5.【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解答即可。
【解答】加热蜡块时固态蜡块变成蜡烛油没有新物质产生,但蜡烛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你判断的依据是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没有;有;燃烧是化学变化。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
6.【分析】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
【解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一定伴随着物质的质量形态等发生变化,但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化学变化还伴随着一些诸如发光发热、产生沉淀和气体、改变颜色的现象。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考核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两种变化的联系。
7.【分析】钢铁制品的腐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铁锈通常为红棕色,不同情况下会生成不同形式的铁锈,铁锈主要由氧化铁的水合物和氢氧化铁组成。铁表面的铁锈结构疏松,不能阻碍内部的铁与氧气、水蒸气等接触,最终导致铁全部生锈。
【解答】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空气和水接触。
故答案为:空气;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原因,根据识记内容作答。
8.【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带走热量,所以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杯壁凉凉的。
【解答】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杯壁凉凉的,因为产生的气体带走了热量。
故答案为:凉凉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反应的认识。
9.【分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
【解答】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在馒头上滴上碘酒,会观察到馒头变蓝色,米、面、马铃薯里主要含有淀粉。
故答案为:蓝;淀粉。
【点评】本题考查了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10.【分析】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解答】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故答案为:凸透镜;放大镜。
【点评】掌握放大镜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分析】细胞学说:细胞(cell)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和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 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并誉为19 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解答】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体内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而是严整有序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大分子,吴努和复杂,还不是生命,只有当大分子组成一定的结构,或形成细胞这样一个有序的系统,才能表现生命。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设计制造了一台结构复杂的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各种物体。他把一块软木的薄片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这块软木片是由很多小室构成,各个小室之间有壁隔开,形状很像蜂房。他把这样的小室结构称为“细胞”,从而使他成为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
故答案为:细胞、英国、罗伯特?虎克。
【点评】该题考查生物体的组成,需了解“细胞”一词的产生。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2.【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凹面镜,即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
【解答】凸透镜和凹面镜都能会聚太阳光。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透镜的应用。
13.【分析】蜻蜓,无脊椎动物,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有复眼,视觉极为灵敏。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
【解答】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学名叫‘水趸’,而孑孓是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由卵成长至蛹的中间阶段。
故答案为:×。
【点评】学生了解蜻蜓和蚊子幼虫的名称即可正确解答。
14.【分析】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用处又有危害,利用细菌就是利用它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面,利用细菌可以:制药(微生态制剂、疫苗)、生产食品(食用菌类、乳酸菌等)、生物发电、改善环境污染(降解垃圾)等。
【解答】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多种微生物,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5.【分析】所有的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物质就是单质和化合物,而它们都是有分子组成的,分子就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最小功能单位,比如水是H2O,这就是水分子,而它是由2个h和1个o组成的,就是原子!世界上的原子有110多种,但是它们还不是最小的单位。
【解答】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6.【分析】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解答】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但是依然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所以不要喝生水。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微生物的分布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分析】铁锈不能导电,硬度叫小,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解答】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铁生锈,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
18.【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解答】水泥加水搅拌,过段时间会变硬,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化学变化的应用。
19.【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能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体都有应激性;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生物的特征决定了,人和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空气对生物的影响即可作答。
20.【分析】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解答】米饭中的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所以咀嚼起来觉得有点甜。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淀粉与唾液酶反应的认识。
21.【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解答】做泥塑是泥土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应用。
三.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22.【分析】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解答】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炒菜用的锅,锅柄用塑料材料做比较合适。
故选:C。
【点评】掌握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即可作答。
23.【分析】使用显微镜时坐椅的高度应适当,观察时更应习惯两眼同时观察,且光圈及光源亮度皆应适当,否则长时间观察时极易感觉疲劳。
【解答】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两眼都保持睁开,方便观察和作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认识。
24.【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根据实验可知,铁生锈的条件是空气和水,完全浸在水中,密封的瓶子里,放在油中都使得生锈的条件不充分,能够减慢铁生锈的速度。在水和空气的交界处,符合铁生锈的条件,最容易生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认识。
25.【分析】显微镜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
【解答】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字母“d”的标本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成立“p”的样子。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成像左右上下颠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特征是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解答】把白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玻璃瓶里,玻璃瓶里产生大量的气泡,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7.【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解答】“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大米变成米饭和铁变成铁锈都是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化学变化的应用。
28.【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是两只眼睛都要睁开,标准姿势是用左眼观察,右眼右手做记录。
【解答】根据对显微镜使用的认识,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时,我们一般用左眼进行观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掌握。
29.【分析】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解答】放大镜和望远镜会将太阳光聚焦到一个小范围甚至是一个点,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会使看到的太阳光度更高,灼伤眼睛甚至失明,所以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放大镜,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30.【分析】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解答】把鸡蛋放进醋里,可以观察到产生气泡现象,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根据就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31.【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解答】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 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状的白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冒气泡,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产生了不同与原来的新物质。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故选:A。
【点评】掌握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即可作答本题。
四.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
32.【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解答】根据铁生锈的原因,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喷塑、制成合金等。
故答案为: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喷塑、制成合金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铁生锈原因的应用,隔绝空气和水与铁制品的接触。
33.【分析】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解答】检验士豆是否含有淀粉的成分。我们将碘酒滴到土豆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滴了碘酒的土豆片变成了蓝色;实验结果说明土豆中含有淀粉。
故答案为:碘酒;滴了碘酒的土豆片变成了蓝色;土豆中含有淀粉。
【点评】本题考查了淀粉遇碘变蓝的认识。
34.【分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解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故答案为: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点评】掌握晶体的定义即可作答。
35.【分析】简单说来,铁钉生锈需要氧气和水。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根据铁生锈的原因,要和空气和水接触,潮湿地方的小刀、与盐水接触的铁钉都满足生锈的条件,容易生锈。涂油漆的篮球架、包塑料外套的铁钉能够隔绝空气和水,不容易生锈。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条件的掌握。
36.【分析】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有镜座、镜臂、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准焦螺旋。
【解答】根据对显微镜组成的认识,图中①是目镜,③是物镜,⑤是反光镜。
故答案为:目镜;物镜;反光镜。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显微镜组成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