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2分)
1.明朝时农业发展迅速,这时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花生 ④向日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实行( )
A.举荐制 B.官位沿袭制 C.八股取士 D.祖制
3.46集电视剧《朱元璋》讲述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创大明帝国的传奇经历。1368年,朱元璋建立元朝,定都在( )
A.大都 B.应天府 C.开封府 D.长安
4.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5.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右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6.北京,新中国的首都。历史上,哪位皇帝最早迁都北京,奠定了北京发展的基础。( )
A.明太祖 B.康熙帝 C.明成祖 D.乾隆帝
7.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
①《牡丹亭》 ②《三国演义》 ③《红楼梦》 ④《水浒传》 ⑤《西游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右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均田免赋” 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
9.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10.某历史小组选用下面四幅图片及相关知识制作网页,下面最能反映网页主题的是( )
A.古代印刷业的发展 B.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C.古代商业的繁荣 D.古代城市的发展
1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君主专制 D.对外贸易
1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二、非选择题。(48分)
1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1)写出清朝对A地实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2)清朝时B发生什么叛乱?对该地实行了怎样的管辖?
(3)写出清朝对C地的管理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14.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2)写出这位将领的主要功绩。
材料三 2017年2月27日,“延平王神驾赴台巡境”活动在位于“郑成功祖地”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前举行,此次是大陆郑成功神驾首次到台湾巡游会香。石井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永芳介绍说,“郑成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郑成功驱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3)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夷”有何重大意义?
15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从开放走向闭关,这也是明清充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材料一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图,请你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和?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材料三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清政府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材料二体现了乾隆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行这项政策的真正目的。
(4)结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外交往。
16.中国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还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黄老师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10分)
任务一 【设计方案——体会文化自信】
(1)下面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一条游学线路,请你简述理由。
线路:成都杜甫草堂→济南辛弃疾纪念馆→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任务二 【情境再现——了解文化魅力】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朝统治下极端黑暗、残酷、混乱的中国社会。《窦娥冤》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主人公的悲剧形象,使其成为元朝被压迫、被剥削妇女的代表,成为元朝社会底层善良、坚强、勇于反抗的妇女典型。
(2)你能从上面的情境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任务三 【图片比较——呈现文化价值】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下列两幅图片的主人公源于哪些文学作品,作者是谁?两部作品有何相同点?
任务四 【回顾历史——解读文化内涵】
(4)下面一组图片从不同领域见证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请据此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17.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为什么图(a)中说“八股之害”比秦朝“焚书坑儒”的危害还要大?
(2)图(b)中的军机大臣在什么机构中工作?这一机构是哪一皇帝在位时设立的?它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还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C 7.B 8.D 9.C 10.C 11.A 12.C
13.(1)顺治帝册封西藏宗教首领“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另一个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制度化、法律化。
(2)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事务。
(3)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4)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14.(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英雄,民族英雄。
(3)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15.(1)提升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3)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巩固自己的统治。
(4)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言之有理即可)
16.(1)杜甫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辛弃疾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诗词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曹雪芹是我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国明清小说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是我国不同时代的文学代表人物,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学的源远流长和光辉灿烂。
(2)《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窦娥冤》原型取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窦娥冤》揭露了元朝的残暴统治。
(3)图(a)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图(b)是《西游记》。罗贯中;吴承恩。都属于明清小说的典型代表。
(4)图(a)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图(b)故宫是我国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图(c)《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型代表。它们均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成就,我们应该为之自豪,也要不断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17.(1)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军机处。雍正帝。使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大兴文字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