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能力提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下图),时值( )
改革开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2.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表达了(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3.1953年到1957年底,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这说明新中国(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生产增长有限
C.增强了工业基础和实力 D.轻工业生产高增长
4.在1957年的国庆阅兵中,当国产的喷气式战斗机列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兴地对外国友人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的制造厂在( )
A.长春 B.沈阳 C.鞍山 D.天津
5.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表明( )
A.国家重点发展工业 B.新中国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C.“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7.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曾写道:“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以下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
①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②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10.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史实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
A.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B.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
C.中共十五大胜利召开 D.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
11.某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孩子找出父亲的铁皮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发生于(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大跃进”时期
12.在某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他受到批判,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文中的“他”指的是( )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1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说这句话的人被称为( )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
C.“两弹元勋” D.“铁人”
14.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众多先进人物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新中国政权巩固时期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6月毛泽东创作的《水调歌头·游泳》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1)材料一表达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满腔的热情,他创作《水调歌头·游泳》时我国正处在什么时期?其中“一桥飞架南北”的“一桥”指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对哪三个领域的改造?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运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
材料二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1954年,某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请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所取得的两项建设成就。
(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作了准备。阐述这次会议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二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一、
1.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是“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C根据题于“1957年”“一桥飞架”“屋脊”建新路”可知,这首诗赞颂了“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桥飞架”是指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屋脊’建新路”是指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故选C项。
3.C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题干材料所体现的正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说明新中国增强了工业基础和实力。故选C。
4.B依据所学可知,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5.A根据题于材料“58.2%投入工业建设”可以看出,在“一五”计划中,国家重点发展工业。故选A。
6.D依据题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A项不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
7.B根据题干信息“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所以可以判断公私合营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B符合题意,故选B。
8.B由题干信息“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判断“今年”是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我国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9.C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与“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故选c项。
10.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故中共八大胜利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A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D根据题干“铁皮箱子……用来炼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此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炼钢铁的运动。D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A本题的切入点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他”“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联系所学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故选择A项。
13.D“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是王进喜说的话。王进喜被誉为“铁人”。故选D。
14.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人物,故选择D项。
二、
1.答案: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汉长江大桥。
(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创作《水调歌头·游泳》时我国正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毛泽东词中提到的“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一五”计划的成果之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中,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体现,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答案:
(1)实行“一五”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实行了“一五”计划。
(2)结合所学知识,任意列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所取得的两项建设成就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答案:
(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1)据材料一“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4.答案:
(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意义:巩同了人民政权,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毛泽东的讲话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准备;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同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