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2.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江面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座大桥修建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 等支柱产业, 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机床、变压器、风动工具、泵阀及重型设备已打造为知名品牌。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6.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7.右图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封面。这部宪法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8.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合作化 D.公私合营
9.下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
抗日战争胜利时 B.开国大典中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D.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
10.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近300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11.下表是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事记。下列选项中对表中的大事解读正确的是( )
A.公私合营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
B.手工业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对手工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某大学生在其写的有关“三大改造”的毕业论文中提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提到的“创举”是指(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D.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3.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
A.使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D.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1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下列选项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
A.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二、材料解析题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人物篇】
(1)请分别写出图1、图2中人物的名字,以及图3中军队的名称。
【成就篇】
图4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图5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2)图4、图5是什么时期的成就?请列举两项此时期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成就。
(3)图4、图5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感悟篇】
(4)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从国弱民辱到国强民安,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2.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选自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表达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2)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中国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材料二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的方法,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 %,公积金占30%。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1)材料一中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依据材料二解释公私合营的具体做法。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请你列举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两例史实。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二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
1.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五”计划。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故选择D项。
2.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成就之一。
3.B为建立起白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笫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同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4.B 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时期,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一五”计划期间,沈阳的工业成就突出,被誉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
5.B根据材料中的“人民有了各项权利…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B项。
6.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足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B项。
7.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B项.
8.C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农业合作化。故选择C项。
9.C 依据图中的“庆祝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永安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故选C项.
10.A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故本题答案为A。
11.D据材料中的“全国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成员约200万人”“143个大中城市和691个县基本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新成员达300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手工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故选择D项。
12.C根据所学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择项。
13.D依据题于中的“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并联系所学可知,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是指1958年我国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时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故选择D项。
14.D根据题干中的“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可知,“文化大革命”只具有消极的影响。故选D项。
二、
1.答案:
(1)毛泽东;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
(2)“一五”计划时期;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是开国大典,其中的人物是毛泽东。图2中的人物是严守潜伏纪律,最终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邱少云。图3中的军队是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2)根据图4、图5和所学可知,图4、图5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一五”计划时期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等。
(3)“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2.答案:
(1)表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了,从此不再受欺压的深刻含义.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表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了,从此不再受欺压的深刻含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3.答案:
(1)逐年增长。因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2)公私合营采取的是定息制度,即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改造。第(1)问,通过《1953-1957年中国粮食产量表》中的数据,可知当时的粮食产量是逐年增长的,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2)问,结合材料二解释公私合营的具体做法,并说明这种做法的好处即可。
4.答案:
(1)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
(2)根据所学,列举出“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两例史实即可。如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3)根据所学,写出“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