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6 老山界课件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6 老山界课件 (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2 21: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老山界陆定一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mǐn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就是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陆定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起他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任政治部宣传工作。惊惶( )  军阀( )   
缴租(   )  蜷身( )  
点缀(  )  搀扶( )  
呜咽(  )  咀嚼( ) 
澎湃( ) 骨碌( )   
酣然入梦( ) 矗立( )
huángfá  jiǎo quánzhuìchānwū yèjǔ juépéng pàihān字词积累gū luchù盛(chéng)(盛饭 )
(shèng )(茂盛)

嚼(jué)(咀嚼)
(jiáo)(咬文嚼字)
(jiào)(倒嚼)
骨(gū )(骨碌)
(gǔ )(骨头)
咽(yè) (呜咽)
(yān)(咽喉)
(yàn)(狼吞虎咽)多音字词词语解释满望:十分希望。
攀谈:闲谈。
骨碌:滚动。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呜咽:(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1、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
2、全文以什么为线索?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3、划分文章层次。速读全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下午
地点: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胜利2、本文以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写出了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老山界,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主体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总结全文,点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
记叙顺序:指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分辨文章记叙顺序的类型时,要细读文章,看文中有无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或者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是否齐全。如果这些要素出现了顺序上的变动,就要考虑文章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记叙顺序。
如《老山界》一文是按照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材料的,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下午、傍晚山沟山脚往上山腰上山路上山顶天黑夜里、半夜黎明下午与瑶民攀谈向前行动登山露宿冻醒吃饭登山休息下山本文是以 变化和 转移记叙完整事件的。时间地点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1.我们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知道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用火把形成的“之”字形的景象表现老山界山势险峻、迂回曲折的特点。侧面写出山高和红军战士的人数之多、队伍之长。困难一:走路难1走路难
2睡觉难
3吃饭难?
4处境难 2、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一步一步”写出战士的小心翼翼和行军速度之慢,,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由仰视到俯视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老山界的高、陡、险。从上下两个角度写火把不同的样子,细致生动的描写突出了红军翻越老山界之难。 3、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4、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从正面详细地描写了雷公岩的陡峭程度,看上去就那么吓人,更别提攀登了。 通过写马摔下悬崖后脚骨断裂,从侧面表现出雷公岩的陡、险。这两句话,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极力刻画雷公岩陡峭,为表现红军战士攀登险峰的英勇无畏做了铺垫。 1、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2、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困难二: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困难三: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饥饿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困难四:处境难条件艰苦,处境困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粮食短缺、
肚子饥饿。敌人追击、
枪声密集。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2.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家笑着、喊着,可以看出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苦中作乐和无所畏惧的乐观精神。打趣逗笑,活跃气氛奋勇登山走路难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蜷”字形象地写出红军战士因为寒冷而浑身发抖、身子蜷曲的情景,由此可以想象山中寒气的凛冽、刺骨。酣然入梦,观赏夜景。睡觉难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形象地表现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争分夺秒吃饭的紧张场面。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这段话表现也是表现红军长征途中艰苦生活的体现,除了写出战士们吃饭困难之外,同时说明翻越老山界的经历对战士以后的生活影响巨大。吃饭难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讥笑敌机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毫不畏惧 女同志在艰难的行军中担任着更艰巨的任务,不仅要登山,还要照顾伤员,她们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矮子”,表面上写的是站在山顶上向下看时山显得很小的样子,实际上表现的是战士们对困难的蔑视和战胜困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处境难“叹息”暗示敌人对红军战士的无可奈何,也反映国民党部分官兵对打内战不满。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结果如何?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结果:胜利翻越老山界。
不是,课文结尾的用意:反衬出红军战士的坚强的意志和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示了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课后拓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碑文
1936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5军、9军计30余万人西进临泽境内,遭国民党军马步芳部围截,在廖泉、倪家营、南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70余天,数千战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
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中共临泽县委员会临泽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立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呜咽(yè)????歇脚(xiē)?????缴租(jiāo)?
B.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
C.盛饭(chénɡ)??骨碌(ɡū)??咀嚼(jiáo)?
D.点缀(zhuì)??澎湃(bài)???倾斜(qīnɡ)?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指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说)?
B.向下看,简直是绝壁。(形容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畅快地入睡)?
D.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指本领)?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山界》作者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B.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属于顺叙。?
C.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线索清晰,详略得当。?
D.文章以描写为主体,穿插着一些生动的记叙。BAD布置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导学第六课1~7题。
要求:书写工整,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