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2 23: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黄河精神,激爱国情感
———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家国情怀”的第一篇文章,本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学情分析】
《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2.涵咏品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重点,难点)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重点)
【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收集;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2020年央视春晚河南分会场《黄河诵》片段。
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语
2.作者资料: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3.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诵读 赏黄河
1.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总结:既要读出对黄河热爱赞颂的深情,又要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目标导学二:美读 颂黄河
一首诗拥有莫大的感染力,也依赖于它文本的语言组织,让我们尝试解析文本语言,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感受其感情是如何寄托于全诗的。
题目《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词?
明确:“颂”
2.这首歌词的首尾很显然是呼应,但这两部分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明确:起首重点落在“黄河”上,结尾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明确: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明确: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目标导学三:品读 学黄河
要求:有感情地品读全诗,学习批注,赏析语言。
温馨提示: 1.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 2.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 3.批注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批注的语言力求精简。
(一)有感情地品读全诗,利用批注符号,品读赏析。
1.方框“ ”画在生动的词语和典型的成语上,用来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横线“-----”画在重点语句下面,表示需要领会。
3.波浪线“~~~”画在文章优美的句子下面,比如运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以便进行语言的赏析。
4.三角符号“▲▲▲”画在重点或关键字词(动词等)下面,用来把握关键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二)示例
学生做批注,共同交流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伟大坚强精神的发祥地;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斗志。
3.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明确:否。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课堂小结:诗人借赞美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归纳特色
1.巧用修辞,气势磅礴。
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夸张、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颂了祖国“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流露出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2.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诗人以奔放的感情、雄伟的气势、昂扬的基调来直接抒情,风格豪迈,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三次以“啊!黄河!你”这样的句式,使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3.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这首诗节奏明快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朗读起来铿锵有力。在韵脚上,隔两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啊!黄河!”出现三次,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五、拓展延伸
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黄河的诗歌、俗语、谚语。
教师寄语:
悠悠黄河,巍巍中华,我们的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我们仍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为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作业
1.完成《黄河颂》作业单。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借助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2.借助音乐。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不足之处
1.对于诗歌,尤其是现代诗的赏析,在课堂上学生很难主动融入。
2.因为是直播课,无法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课堂有些环节引导不够,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