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马上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AC 除向东的力外,其他力的合力F′一定向西,且大小恒定,则物体的加速度a=,因为F先减后增,所以加速度先增后减,故选项C正确;由于向西的力始终比向东的力大,故加速度一直向西,与速度同向,所以物体也一直向西做加速运动,故选项A正确,B、D错误.
2.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车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 )
A.做变加速运动
B.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做匀减速运动
D.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选A 设牵引力为F,则a===-kg,洒水时质量m减小,则a变大,所以洒水车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故A正确.
3.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其他条件不变
B.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
C.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
D.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其他条件不变
解析:选D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所以a=-μg,对比A、B、C三项,均不能满足要求,故选项A、B、C错;由v=at可得选项D对.
4.某气枪子弹的出口速度达100 m/s,若气枪的枪膛长0.5 m,子弹的质量为20 g,若把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为( )
A.1×102 N B.2×102 N
C.2×105 N D.2×104 N
解析:选B 根据v2=2ax,得a== m/s2=1×104 m/s2,从而得高压气体对子弹的作用力F=ma=20×10-3×1×104 N=2×102 N.
5.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
解析:选B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 m/s=14 m/s,因此B正确.
6.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3∶2,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 )
A.滑行中的加速度之比为2∶3
B.滑行的时间之比为1∶1
C.滑行的距离之比为4∶9
D.滑行的距离之比为3∶2
解析:选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所以滑行中的加速度为a=μg,所以加速度之比为1∶1,A错误;根据公式t=,可得==,B错误;根据公式v2=2ax可得==,C正确,D错误.
7.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消失,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v=7.5 m/s,a=1.5 m/s2
B.v=4.5 m/s,a=1.5 m/s2
C.v=4.5 m/s,a=0
D.v=7.5 m/s,a=0
解析:选C 前3 s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解得a== m/s2=1.5 m/s2,3 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1.5×3 m/s=4.5 m/s;3 s后,力F消失,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立即变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5 s末的速度仍是3 s末的速度,即4.5 m/s,加速度为a=0,故C正确.
8.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
解析:选C 设底边长为2l,底面与房顶的夹角为θ,则房顶坡面长x=,由于房顶光滑,所以加速度a=gsin θ,
由x=at2得=gsin θ·t2,
所以t= .
显然当θ=45°时,时间最短.
9.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恒力F的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物体的速度达到4 m/s,此时将F撤去,又经8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力F的大小.
解析: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4 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8 s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前4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1== m/s2=1 m/s2.
设摩擦力为F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1 ①
后8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2== m/s2=-0.5 m/s2.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2 ②
由①②两式可求得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
F=m(a1-a2)=2×(1+0.5)N=3 N.
答案:3 N
「能力提升练」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固定的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 s时间物体沿斜面上升4 m的距离,则推力F为(g取10 m/s2)( )
A.42 N B.6 N
C.21 N D.36 N
解析:选D 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mgsin θ=μmgcos θ,所以μ=tan θ;当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x=at2得 a=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θ-μmgcos θ=ma,解得F=36 N,故选项D正确.
11.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
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
B.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
C.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
D.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
解析:选B 由自由落体规律可知:v2=2gH,缓冲减速过程:v2=2ah,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mg=ma,
解得F=mg=5mg,故B正确.
1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出发分别沿三条光滑轨道到达C1、C2、C3,则( )
A.物体到达C1点时的速度最大
B.物体分别在三条轨道上的运动时间相同
C.物体到达C3的时间最短
D.在C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
解析:选C 在沿斜面方向上,物体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gsin θ,斜面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C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大,根据几何知识可得:物体发生位移为x=,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x=at2,解得t= =,倾角越大,时间越短,物体到达C3的时间最短,根据v2=2ax得,v=,知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
1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水平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
B.斜面和竖直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合力为ma
C.若增大加速度a,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一定增大
D.若增大加速度a,竖直挡板对小球的弹力一定增大
解析:选AD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FN2进行正交分解,竖直方向有FN2cos θ=mg,水平方向有FN1-FN2sin θ=ma,所以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FN2=,故A正确;FN1=ma+mgtan θ.由于FN2=与a无关,故当增大加速度a时,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不变,挡板对小球的弹力FN1随a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D正确;斜面和竖直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合力为m ,故B错误.
14.如图所示,质量为40 kg的雪橇(包括人)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200 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 s撤去拉力F,雪橇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10 m/s2,cos 37°=0.8,sin 37°=0.6.求:
(1)刚撤去拉力时雪橇的速度v的大小;
(2)撤去拉力后雪橇能继续滑行的距离s.
解析:(1)对雪橇:竖直方向:N1+Fsin 37°=mg,
且f1=μN1
由牛顿第二定律:Fcos 37°-f1=ma1
由运动学公式:v=a1t1
解得v=5.2 m/s.
(2)撤去拉力后,雪橇的加速度a2=μg
根据0-v2=-2a2s,解得s=6.76 m.
答案:(1)5.2 m/s (2)6.76 m
15.在游乐场,有一种大型游乐设施跳楼机,如图所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提升到离地最大高度64 m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开始下落过程可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受到一恒定阻力而做匀减速运动,且下落到离地面4 m高处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游客和座椅总质量为1 500 kg,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为20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游客下落过程的总时间;
(2)恒定阻力的大小.
解析:(1)设下落的最大速度为vm=20 m/s
由v=2gh1,vm=gt1
可知,游客下落过程中自由落体过程对应的时间t1=2 s
下落高度h1=20 m
设游客匀减速下落过程的高度为h2,加速度为a2
则v=2a2h2,h2=64 m-4 m-h1=40 m
可得a2=5 m/s2
由vm-a2t2=0可得游客匀减速下落的时间t2=4 s
游客下落过程的总时间t=t1+t2=6 s.
(2)设匀减速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Ff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g=ma2
解得Ff=m(a2+g)=2.25×104 N.
答案:(1)6 s (2)2.25×104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