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复习:修辞手法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复习:修辞手法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4 11: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复习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手法是历年来中考必考题型之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等。根据考纲要求:能分辨常见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境判断运用是否得当,熟练运用各种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试题类型主要有:①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析。解答时,要求学生能透彻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不同特点,尤其应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②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要求拟写句子等。③对于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及判断。

一、知识储备
(一)《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明喻 甲象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 出现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二)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较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二、方法点拨
1.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2.对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解答时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
3.解答修辞类试题时,要求学生能透彻了解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平时要加强修辞方面的训练,要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修辞的类别,分析修辞的作用,要能按照要求写出运用指定修辞的句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例1】(2017年江西)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项是( )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B项为比喻,本体是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是富士山。另外,本句也有夸张成分;C项为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和“金属梯”;D项为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一个个面影。故【答案】A
【例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 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 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 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 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解析】试题分析:C句中的“山水画”是喻体,而非本体,本体是自然的山水,本句是描绘自然山水有画的效果。考点:修辞手法点评:本题不难,常用修辞手法,易于理解。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是描写事物情态的,使文章具有生动性,突出人物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故【答案】C
【例3】对下面文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撇在后边,雪山寒气很快就拥抱住你,让你感到畅饮冰泉般的凉爽。
赏析: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雪山寒气能带给人们出奇凉爽的感觉。
B. 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走过,也该留下点点足迹。
赏析: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充满激情地强调了风雨阳光能带来美丽的春色。
C. 黄昏时分,雨过风停,东天的云彩映着夕阳的余晖,幻化为火红的晚霞——难道不正是云打造出了这黄昏壮丽的风景?
赏析:本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强调了云的确是打造黄昏壮丽风景的重要因素。
D. 沙尘暴来了,雾霾被吹走了,大家很开心。沙尘暴不是一种灾害天气吗?为什么反倒变成好事了?这是因为和沙尘暴相比,雾霾的危害更不好防治。
赏析:本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引发读者思考,重点引出对沙尘暴危害的揭示。
【解析】试题分析:A.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撇在后边,雪山寒气很快就拥抱住你,让你感到畅饮冰泉般的凉爽。赏析: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表现雪山寒气能带给人们出奇凉爽的感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点评: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故【答案】A
【例4】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解析】试题分析:D诗句中“出”是形容的山拔地而起,并没有夸张的意思。考点:诗句赏析。点评:本题有难度,错误点不好判断。古诗赏析方法有三:理解全诗主旨及作者情感;分析关键语句的表达作用(对主旨的突出,对情感的点化,对景物特征的描摹);说明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用典,衬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等)。故【答案】D

1.(2017江西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2.(2017巴中中考)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3.(2017重庆中考)新华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4.(2017安徽中考改编)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皎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画线句子运用了_ _和__ __的修辞手法。
5.(2017宜宾中考)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6.(2017柳州中考改编)请你观察如图的“柳江文化带”形象标志,把下面对该标志的解说按要求填写完整。(①处填一个汉字,②处填一个使上下句构成对偶的短语,③处填入一个使上下文形成排比的语句)
该标志名为“纽带”,图案上半部分以柳州的青山绿水和蟠龙双塔为视觉载体,将柳江的拼音缩写“LJ”和汉字①“ __ __”进行创意变化,融合为文化纽带和蜿蜒柳江的造型,象征着柳江②__ __的历史文化,如山一般厚重沉稳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寓意多姿多彩的柳江文化带必将是文化的交汇带,③__
_ 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带。
7.(2017泸州中考)我市某中学在初二年级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2)假设你也参见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在你的QQ“说说”里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8.(2017巴中中考)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多。请以“语文学习之旅”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抒情性文字。(不少于50字)


9.(2017随州中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某校九(1)班开展“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活动形式】
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

(2)【分组活动】
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年度热词盘点”活动,搜集了2016年度盘点的汉字词,其中“刷”稳居2016年《新周刊》榜首。其原因是:2016年是狠狠“刷”的一年,人人都是“刷一代”,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宝、刷直播、刷网剧——我刷故我在。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
请盘点你的初三生活,试用一个字高度概括并工整地书写在下边田字格中,再作简要描述。


(3)【活动心得】
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 “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 “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
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10.【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1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诗意初心徘徊芳菲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12.【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13.(2018年中考吉林卷)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B 、反复——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去》)
C 、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
D 、拟人——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梁实秋《雅舍小品》) (答案)
14.【2018年中考四川凉山州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15.【2018年中考甘肃天水卷】仿写画线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着父母的疲惫; , :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诠释着父母的情怀。
16.【2018年中考广东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17.【2018届中考湖南湘西卷】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D.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18.【2018年中考辽宁锦州卷】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0.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2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2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D.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2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绵长轻柔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B.“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很有表现力,让人觉得老王是门框的一部分,逼真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特点。
C.“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是在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柱头上雕刻的不同姿态狮子的可爱。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真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25.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希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______天


参考答案
1.A2.B3. 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4.排比、拟人5.D6. 文 如水一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或“__灵动不已”) 是正能量的传递带(或“精神文明的宣传带”或“是和谐社会的景观带”)7. 活动围绕红色主题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排练节目;在活动实施阶段,要重走长征路,看望老红军,最后表演节目。 答案示例: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唱着这首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浮现在眼前,我不禁感慨万千。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重走长征路,感悟红色文化,锻炼坚毅品格。
8. 示例:三年前,我开始了初中语文学习之旅。旅途中,我曾踏入诗歌的花园,采撷艺术的芬芳;走进散文的田野,聆听自然的歌唱;步入小说的天地,沐浴思想的阳光。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我将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继续远航。
9. __广告赏析__
__对联集锦__
忙 __初三很忙,忙得我像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得我想和以前的朋友偶尔聚聚也很难,忙得我每天只知道三点一线,忙得我且忙且珍惜!__
__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__
1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A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B句没有使用修辞;C句运用了借代、反复和对比等修辞;D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据此,答案为B。
11. 【答案】示例一:我行走在充满诗意的校园,漫步在春草芳菲的小径,徘徊在流光溢彩的长廊,不时想起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示例二:读书让我的人生充满诗意,因为文字的芳香润泽了我的生命,让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不再徘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题目,首先从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三个以上的词语,进行片段练习的写作,注意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12.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D项判断错误,修辞方法应该是反问。
13. A
14.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A项中“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中“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D项中“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选B。
15.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A项中“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中“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D项中“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选B。
16. 【答案】
(1)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
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示例一: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
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解题时,围绕文本所写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层
【解析】试题分析:(1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青春因梦想而奋进。
【答案】示例: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能力,仿写要注意两点:格式要相同,内容要相关。
17.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A
18. 【答案】(1)示例:就是多一些理解,(2)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修辞手法专题
一、1.B 2.B(解析:B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3.D(解析:“反问”应为“设问”。) 4.B 5.C 6.A 7.A(解析:B项破折号表解释说明;C项主干是“艳阳跳跃,打扮”;D项没有比喻修辞手法。)
二、8.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 9.示例:三个在车站维持车站秩序的志愿者,身着朴素大方的校服,肩佩鲜艳夺目的绶带,面带灿烂如花的笑容,演奏着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进行曲。 10.谈(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 11.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 “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 12.(1)十里飘香(或:四海闻名)(平仄不作要求,宽对即可) (2)示例一:九仙溪。 峡谷间的泉流飞湍急下,或冲砸在突兀的崖石上,或跌落在深幽的碧潭间,或激荡在险峻的大峡谷中,发出一阵阵高高低低的不同爆鸣声。 示例二:石室岩。 山上常年烟雾缭绕,宛如一个披着轻纱的仙女翩翩而至。古朴的宝塔在袅袅的仙雾中,若隐若现。沉沉的暮霭中,微风传来悠远的钟声,让人不由得想起常建的诗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3.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