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古诗两首-咏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古诗两首-咏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3 18: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教学理念
本节课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中国传统吟诵相结合,把声、形、色有机融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过程,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带入课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学词与理解,书写与朗读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作者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诗词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字,会写5个字。
2. 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诗句。
3. 在诵读链接中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会吟诵这首诗,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 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在诵读链接中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 美好。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读中理解 探讨交流 吟诵升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看图猜诗,了解作者(听老师吟诵《回乡偶书》,谈听后感受。)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 | - — | | ——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 - | | — ——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 - | ! — !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 ! — - | ——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古人读书皆吟诵,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设计意图:旧知带新知,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由吟诵导入,激发兴趣做学习铺垫,让学生开课就充满好奇。】
1. 谈谈自己对贺知章的了解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
2.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贺知章的《咏柳》,骆宾王的咏鹅是赞美鹅(咏,意思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是赞美柳树,赞美雪就是咏雪,歌颂梅花就是咏梅……)看老师板书课题,(提示“咏”书写时“口”高而小,上宽下窄;“永”捺画伸展。)
【设计意图:抓住“咏鹅”举一反三理解“咏”,拓展咏物诗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书写生字,关注细节,改变书写方式,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
二、初读正音,感悟节奏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展示朗读正音(开火车)。
丝绦是什么?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理解)丝绦柔软。
3.诗词讲究节奏,有韵律美,请看提示进行练习。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多种方法练习:拍手、打节奏、比赛、男女对读、齐读等)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古诗教学重点在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改变单一的朗读形式,打节奏让课堂活了起来。】
三、品读理解,领悟诗情
1.(诗配画)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柳树?
2.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请孩子们读古诗第一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想象柳树的颜色和形态美。
(1)看“装”和“妆”区分识记,想象诗中柳树的样子,并学习书写“妆”(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横平竖直方显汉字之美。)
(2)抓住“碧玉”“绿丝绦”“万”等重点字词理解感受柳树的色彩美、姿态美,体会两处比喻的精彩。
3.创设情境引读: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唐天宝三载,他奉诏回乡,百官迎送,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他是什么心情?(读第一句)
在这拂堤杨柳醉春烟的二月天,当他来到潘水河边,感受微风拂面,看到柳芽初发,春意盎然时是什么心情?(读第一句)
书写强调:
(1)“碧”书写,上下基本相等,“石”丿长,口扁方。
(2)“妆”谁爱梳妆打扮。区分“装、妆”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将认字学词与理解相结合,运用图片,联合生活实际,抓住重点字词想象画面,教师的引读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
4.看到这亭亭玉立婉如少女般柔美的垂柳,诗人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柳树 想春风)
(抓“裁”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1)“裁”裁剪。车把货物载;衣服需裁剪;移木来栽树。强调长横要斜,斜钩要长,“衣”小,捺变点。
(2)剪:横长,“刀”稍扁,撇长伸。可以在重点字词旁做批注。(自由读)
5.作者只是在赞美柳树吗?春风一拂千山绿,春风十里花草香,你想怎么赞美春天?
【设计意图: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抓住“裁”刨根究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
6.我们也可以用吟诵来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
咏 柳 唐 贺知章
! ! - — ! | ——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 - | !— ——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 | ! - — !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 - — | | ——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一二声平三四仄, 入声归仄很奇特, 平长仄短入声促, 韵字平仄皆回环。
(古人吟诵分平仄,平声字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读一声,二声的字;仄声字就是现在读三声,四声的字,入声字很

殊,归仄声,比仄声还短促。)
7.
诗如歌,唱歌会反复,我们读诗也可用叠读法(师生配合)
【设计意图: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用声传情还原诗歌本来的面目,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手划吟诵符号,让课堂充满动感,叠读深化情感。】
四、对读入境,拓展延伸
1.对读对吟加深理解。要求:感情语气要一致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苍翠欲滴啊!(碧玉妆成一树高)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万条垂下绿丝绦)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的尖尖的,整整齐齐,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不知细叶谁裁出)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诗里有情,诗里有故事,把这首诗变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3.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小草发芽生长,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还在抚摸着堤岸呢!(朗诵《村居》);雨后的早晨,鸟儿鸣叫,昨夜的春雨不知打落多少花瓣。(朗诵《春晓》);春日里,燕子衔泥筑巢,鸳鸯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朗诵《绝句》)那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没有长成树荫呢!(朗诵《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就是个例子。大语文观更是应该把学生引入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诗词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4.作业超市
(1)吟诵古诗。
(2)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3)积累吟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看 柳树 咏 柳
想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