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4 20:31: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9张PPT。杜甫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杜甫(公元712~770)字 , 他在诗中自称 , 后人称他为 。他是唐代伟大的 ,与李白合称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为我们留下了约1500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 ”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 ”,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
子美少陵野老杜少陵现实主义诗人安史之乱诗史诗圣杜工部 杜工部集 “李杜”1.诵读、默写《石壕吏》诗歌
2.疏通文意,注意词语意思
3.初步感知课文领会主题思想
4.改写课文教学目标:石 壕 吏杜甫五言叙事诗“三吏”是“三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听准字音
听出节奏
听出感情听读要求暮投石壕(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háo yúyèshùqúnyìngyèYù听读诗歌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译读诗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傍晚投宿差役抓壮丁越过跑,逃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越过墙逃跑了,老妇人赶忙出门察看。
疏通文意第一段:吏 夜捉人思考: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老翁逾墙逃跑时间地点事件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开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喊,叫嚷多么哭悲苦、凄苦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人哭的又是多么悲苦!如何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鲜明,两个“何”字,加强了感彩,一方如狼似虎,一方悲愤凄苦,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役、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儿子防守捎信回来最近幸存的,活着的苟且的活着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第三段:老妇苦述发展战争惨烈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苛酷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惨烈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指男人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妇跟从应征兵役还能够(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够给军营准备早饭。被逼应征高潮家境困难自请服役寡妇衣不遮体,可知家境贫困,也可以看出战争破坏严重老妇人年老体弱,却被迫服役,可见百姓受害严重只还在吃奶的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为什么不写差役的问话?这是本诗在艺术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观吏之怒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汝家有男丁否? __________尚有他人否?内室是何人?一定还有人!还有他人否?“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有何妙处?留白,语言精练。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了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指夜深好像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指向前赶路结局第四段作别老翁只停止,消失1、按什么顺序来叙事的?线索是什么?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时间顺序。2、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3、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5、最终抓到人没有?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6、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有吏夜捉人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请思考并回答4、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暮,夜,夜久,天明老妇人和官吏诗人的行踪通过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可怜残酷同情 憎 恶想一想本诗的主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同时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的深切同情。
听妇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应征之苦 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观吏之怒捉、呼、怒夜、夜久察作者之情在这苦难的现场,诗人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听。体现在“听妇前致词、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 忧国忧民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竭,杜甫虽不满官差捉人的恶劣态度,同情老妇的不幸遭遇,但他却只能默许差役的行为。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察:作者的苦闷思考:诗中的老妇人是个什么样的人?①聪明机智。提出要自己和差吏去军营,避免了孙子、儿媳、老翁受到伤害;
②勇于献身。不让老翁去,而是自己前往。
总之,这位老妇人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她身上具有聪慧、善良、无私的宝贵品质。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
道不完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
保卫和平,
让白鸽飞遍全球,
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感悟选出对《石壕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B、诗中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史之乱”,揭示主题。
C、“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一个“夜”字,含义丰富,既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又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狠毒。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呼”与“啼”、“怒”和“苦”对照强烈,“一何”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同时,“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探究:C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最有名的是:
“朱门酒肉臭(xiu),路有冻死骨。”《登楼 》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忠君爱国 “穷”善天下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唐代杜甫的《新婚别》改写:《石壕吏》例文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这是战乱的岁月。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踹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最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窗外万籁俱寂,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这哭声在旷野上飘荡…… 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