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进 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白细胞参与其中的( )
A.第二道防线 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2.丫丫划破手指并流血,说明手指上皮肤已经被破坏.那么皮肤属于第( )道免疫防线.
A.一 B.二 C.三
3.感染了诺如病毒的患者1~2天即可自行痊愈,主要依靠人体的( )
A.第一道防卫线 B.第二道防卫线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4.提倡母乳喂养婴儿的主要原因是( )
A.婴儿喜欢喝母乳 B.母乳喂养简单方便
C.母乳喂养可以少花钱 D.母乳营养丰富,并含有抗病物质
5.下列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
A.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免疫球蛋白
C.识别在体液中生长的细菌 D.对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
6.截至2016年2月23日,我国公布已确诊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B.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属于抗体
C.寨卡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D.杀死携带寨卡病毒的蚊虫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7.人类接种的病毒疫苗应当是 ( )
A.活的具有强感染性的病毒
B.植物病毒
C.经灭活的病毒或毒性减弱的病毒
D.噬菌体
8.护士给患了感冒的小朋友打针时,用酒精棉球擦拭将要扎针处的皮肤,目的是( )
A.清除扎针处的细菌或真菌
B.使药水顺利进入体内
C.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D.使药水尽快被身体吸收
9.下面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可注射抗生素治疗
B.将患了流感的人隔离起来,是保护易感人群
C.溶菌酶除了能杀菌外,还可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10.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B.皮肤的分泌物杀灭部分病原体
C.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
D.乙肝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而清除
11.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热是由于人体被细菌病毒等感染后引起的
B.发热对人体是百弊而无一利
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御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D.长期发热会使人体生理功能紊乱
12.下列说法符合生物学事实或原理的是( )
A.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易被感染,原因是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B.动脉中的血液含氧多,静脉中的血液含量少
C.在果树开花季节,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果树传粉而造成减产
D.自然选择留下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13.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皮肤、黏液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A.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 B.乙肝病毒抗体消灭乙肝病毒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D.口服消炎药消灭肺炎双球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5.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和______(淋巴细胞)组成的。
16.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在病原体刺激下,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
17.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原因是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的______。
18.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______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9.2017年3月,河池市某地突然出现一名H7N9禽流感患者,当地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对该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若有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应将疫区内的禽类全部捕杀,并焚烧或掩埋;易感人群可以接种H7N9禽流感疫苗进行预防。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是______。
(2)接种H7N9禽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的______(填“抗原”或“抗体”),从而可以提高人体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第1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
【答案】
1.??D???????2.??A???????3.??C???????4.??D???????5.??A???????
6.??A???????7.??C???????8.??A???????9.??D???????10.??D???????
11.??B???????12.??C???????13.??D???????14.??D???????
15.??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16.??二? 抗体???????
17.??抗体???????
18.??白细胞? 吞噬? 消灭???????
19.??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鸟类? 抗体? 特异性???????
【解析】
1.??
解: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淋巴细胞也是白细胞的一种。故白细胞可以属于人体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2.??
解: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分泌物组成,因此皮肤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
故选:A。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
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 感染了诺如病毒的患者1-2天即可自行痊愈,主要依靠人体内抵抗诺如病毒的抗体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上述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
故选:C。
(1)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
解:母乳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适合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其质和量会不断变化,以适应婴儿的生长发育所需。母乳,尤其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新生儿抗感染能力。而且通过母乳喂养,可增强母子间的感情,可以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及早发现某些疾病。因此,提倡母乳喂养。
故选:D。
此题考查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母乳中含有必需营养成分和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母乳中含有必需营养成分和抵抗传染病的抗体,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来源.
5.??
解:A、细胞免疫中可出现产生淋巴因子,裂解靶细胞。故A符合题意;
B、体液免疫中出现产生抗体,例如产生免疫球蛋白,故B不符合题意;
C、体液免疫会识别在体液中生长的细菌,从而杀死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接纳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故C不符合题意;
D、体液免疫能产生记忆细胞,对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出现的是产生记忆细胞.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6.??
解:A、寨卡病毒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正确;
B、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错误;
C、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不是具有细胞结构,错误;
D、杀死携带寨卡病毒的蚊虫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控制传染源,错误。
故选:A。
(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抗原抗体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7.??
解: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如给少年儿童接种牛痘疫苗能有效的预防天花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牛痘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牛痘病毒起到拮抗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A、若给人体注入活的具有强感染性的病毒,人体就会患病;B、植物病毒是寄生在植物体上的病毒;D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计划免疫的知识,疫苗是经过灭活的或者减毒的病毒,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疫苗的知识.
8.??
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因此用酒精棉球擦拭将扎针处的皮肤,可以杀灭皮肤上的细菌或真菌。
故选:A。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措施。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和酒精有杀菌作用。
9.??
解:A、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注射抗生素不能治疗,错误。
B、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把流感人隔离起来,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
C、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但不能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错误;
D、病原体入侵到人体内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正确。
故选:D。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概念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
10.??
解: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故D患过乙肝的人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乙肝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而清除,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而B皮肤的分泌物杀灭部分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C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A、B、C属于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1.??
解:发热是由于人体被细菌病毒等感染后引起的。在一定范围内,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抗生素;但长期发热会使人体生理功能紊乱,当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因此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并不是对人体没有好处的。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发热是指病原体或其它致热原进入人体后,导致人体体温升高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能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据此答题。
应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
12.??
解:A、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病人若护理不当,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故不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故不符合题意。
C、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果树多是异花传粉,果树开花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影响了昆虫的活动,从而影响到传粉,会导致果树减产。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辅以人工辅助授粉,故符合题意。
D、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考查了人体的免疫类型、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植物的传粉受精、变异的分类等知识点,结合选项逐一分析解答.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才能灵活解答.
13.??
解: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故选:D。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14.??
解: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A、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B、乙肝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而被清除出,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口服消炎药消灭肺炎双球菌是人类借助于药物治疗疾病,不属于人体的免疫。
故选:D。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5.??
解: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除异物;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故答案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
16.??
解:通过分析可知,皮肤和黏膜组成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还有杀菌作用,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够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故答案为:二;抗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表格对比记忆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
17.??
解: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因此能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
故答案为:抗体。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18.??
解: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病菌吞噬,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故答案为:白细胞;吞噬;消灭。
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数量较多,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所以人体内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如下表所示: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最大
(4.0-10.0)×109个/L 最小
100~300×109个/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关键点:白细胞能能呑噬病菌。
19.??
解:(1)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鸟类能够传染H7N9禽流感,因此属于传染源。
(2)“接种H7N9禽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的抗体,从而可以提高人体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因此“在免疫学上”该疫苗相当于抗原。
故答案为:(1)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鸟类;(2)抗体;特异性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原、抗体、疫苗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初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9页
初中生物试卷第7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