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传染病的预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痢疾杆菌 C.枯草杆菌 D.流感病毒
2.如图所示的蚊子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
3.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导致被感染( )
①交谈 ②共餐 ③握手 ④共用注射器 ⑤拥抱 ⑥共用牙具 ⑦一起学习。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⑦
4.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新的DNA寨卡疫苗.目前,该疫苗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通过注射疫苗预防寨卡病毒的感染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5.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尚未完全确定,目前人群中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 )
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B.新型冠状病毒
C.中华菊头蝠 D.果子狸
6.接种疫苗的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消灭病原体 D.保护易感者
7.下列哪项疾病是由激素异常引起的( )
A.艾滋病 B.巨人症 C.血友病 D.手足口病
8.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是( )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9.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病毒性结膜炎 B.肺结核 C.贫血 D.乙型肝炎
10.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传播快、易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本病主要通过食物、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分析回答第36-37小题.
下列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开窗通风 B.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
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D.加强体质锻炼
11.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错误的是( )
A.搞好个人卫生 B.足不出户,不与他人接触
C.搞好环境卫生 D.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12.蚊子不仅能吸人的血,而且能够传播一些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共有三个基本环节,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痢疾病人的粪便 B.结膜炎病人用过的毛巾
C.已经出过麻疹的健康儿童 D.患有狂犬病的狗
13.人体感染蛔虫的途径是( )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血液
14.蛔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
A.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B.早晚发牙、洗脸
C.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D.不随地大便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5.饭前便后洗手是预防呼吸道和血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______(判断对错)
16.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______(判断对错)
17.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细菌引起的。______(判断对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8.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防御措施是什么?
19.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我国针对多地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将疫点内的猪全部捕杀,就地深埋;②对病猪的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饲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③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疫区。2019年5月26日,由中国农科院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是______。针对非洲猪瘟疫情采取的措施③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2)研究人员对几种非洲猪瘟疫苗进行了相关实验,以确定疫苗的有效性。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见表:
甲组 乙组 丙组
实验动物 ①____只健康的猪 30只健康的猪 30只健康的猪
处理1 接种疫苗A 接种疫苗B ②____
处理2 10天后分别对三组动物同时注射③____
观察现象 部分感染 少部分感染 全部感染
在实验中①处应为______;②的处理方式应为______,③的处理方式应为______;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给猪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第2节 传染病的预防
【答案】
1.??B???????2.??B???????3.??D???????4.??C???????5.??A???????
6.??D???????7.??B???????8.??A???????9.??C???????10.??C???????
11.??B???????12.??D???????13.??C???????14.??B???????15.??×???????
16.??√???????17.??×???????
18.??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9.??患病的猪和隐形传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 30? 注射生理盐水? 注射等量的非洲猪瘟病毒? 疫苗AB均有效,且疫苗B效果更好? 保护易感者???????
【解析】
1.??
解: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痢疾杆菌能使人患细菌性痢疾,症状是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
故选:B。
“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痢疾杆菌是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
引起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肠道传染病的微生物是痢疾杆菌。
2.??
解: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如图所示的蚊子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播途径。
故选: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掌握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3.??
解: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⑤拥抱、⑦一起学习、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 ④共用注射器会接触血液、体液,可能感染上艾滋病。⑥共用牙具可能会传染艾滋病,洗漱过程中如果有牙龈出血等现象,会接触血液或唾液,有可能传染上。
故选:D。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并做好个人防护。
4.??
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通过注射疫苗预防寨卡病毒的感染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分析解答.
此题关键是理解易感人群的概念,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5.??
解:传染源是指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能够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因此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传染病要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据此分析解答。
明白传染病的三大要素即可解答本题。
6.??
解: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7.??
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形成的,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B符合题意。
C、血友病属于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传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不属于激素缺乏症。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几种重要的激素及其缺乏症,其它几种疾病的原因也要了解。
8.??
解:A、身体呈圆柱形与寄生生活无关,符合题意;
BCD、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不合题意。
故选:A。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记住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9.??
解:A、病毒性结膜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A正确。
B、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B正确。
C、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少,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肌肉无力等;营养不良性贫血:红细胞少,皮肤蜡黄,颜面浮肿,反应迟疑等,不属于传染病,C错误。
D、乙型肝炎属于传染病,D正确。
故选:C。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根据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体内缺碘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而引起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10.??
解:A、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错误。
B、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
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
D、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C。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要分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1.??
解:传染病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选项A、C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选项D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而选项B,足不出户,不与他人接触,不能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长期不锻炼的话还会使自身抵抗能力下降,不利于预防传染病。
故选:B。
此题考查了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理解和运用。
要从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来分析判断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
12.??
解: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 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患病的人或动物,如患有狂犬病的狗;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或方式,如痢疾病人的粪便、结膜炎病人用过的毛巾;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御某种病原体的入侵而染病的人或动物,如已经出过麻疹的健康儿童。
故选:D。
传染病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种疾病,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据此答题。
对于传染病常结合具体的实例一起考查,难度适中。
13.??
解:蛔虫是一种寄生在小肠内的蠕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是通过消化道。
故选:C。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蛔虫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蛔虫应一种寄生生活.
14.??
解:ACD、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要管理好粪便,都能切断传播途径,能预防蛔虫病,A、C、D不符合题意。
B、早晚刷夜、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B符合题意。
故选:B。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灭蝇防蝇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蛔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5.??
解:传染病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
体表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的。
饭前便后如果不洗手的话,手上的病菌、病毒会通过饮水和食物而引起消化道传染病。所以饭前便后要洗手有利于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故答案为:×
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此题可从四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上分析判断。
16.??
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
故答案为:√。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7.??
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脊髓灰质炎也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会使人患病。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故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造成肌肉麻痹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
掌握病毒的结构,了解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是解题的关键。
18.??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掌握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9.??
解:(1)传染源是指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猪是非洲猪瘟病毒携带者,所以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是患病的猪和隐形传染者。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针对非洲猪瘟疫情采取的措施③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疫区,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2)此探究实验时探究疫苗的有效性设计的对照实验,变量是疫苗,实验中除了疫苗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这就是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在实验中①处应该是30只猪,②处应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③处应注射等量的非洲猪瘟病毒,作为病原体。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疫苗AB均对非洲猪瘟有效,且疫苗B的效果更好。
(3)给猪接种疫苗是为了是猪产生抗体,不再感染非洲猪瘟,从传染病预防措施上看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答案为:
(1)患病的猪和隐形传染者;切断传播途径
(2)①30
??????? ②注射生理盐水
??????? ③注射等量的非洲猪瘟病毒;?疫苗AB均有效,且疫苗B效果更好
(3)保护易感者。
(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解答。掌握探究实验中单一变量原则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解答。
初中生物试卷第8页,共9页
初中生物试卷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