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习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3 12: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共76.0分)
1.下列关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没病,强健有力的人就是健康的人
B.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謄食
C.过度肥胖或过度消瘦都是不健康的
D.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促进健康的一种方法
2.下列食品与保存方法不对应的是(  )
A.盒装牛奶─巴氏消毒 B.牛肉罐头─脱水法
C.袋装火腿─真空包装 D.咸鱼─腌制
3.下列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中,合理的是(  )
A.用酵母菌制作啤酒 B.用乳酸菌酿醋
C.用甲烷菌制作酱油 D.用细菌提取青霉素
4.夏天,餐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于冰箱冷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B.防止水分蒸发
C.抑制细菌的繁殖 D.不让营养流失
5.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2009年3月上旬,我国政府为0~15岁的儿童免费接种了麻疹疫苗.2009年肆虐于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甲型H1N1流感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防范.据资料完成40-42小题.
能够散播麻疹或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  )
A.抗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6.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2009年3月上旬,我国政府为0~15岁的儿童免费接种了麻疹疫苗.2009年肆虐于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甲型H1N1流感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防范.据资料完成40-42小题.
对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来说,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积极锻炼身体 B.从此不再吃猪肉
C.室内保持通 D.及时洗手
7.医生在有的胃肠病患者体内发现了近百条蛔虫.请问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  )
A.胃 B.肺 C.小肠 D.大肠
8.四川泡菜的美味跟菜中含有的酸味密切相关,其酸味与下列哪种生物有关(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米曲霉
9.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下列食品与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细菌或真菌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酸奶-乳酸菌菌 B.泡菜-醋酸菌
C.面包-酵母菌 D.酱-霉菌
10.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
A.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B.不随地大便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早晚刷牙、洗脸
11.制作以下食品不需要应用发酵技术的是(  )
A.豆浆 B.醋 C.酸奶 D.米酒
12.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需用(  )
A.曲霉 B.醋酸菌 C.乳酸菌 D.酵母菌
13.凡是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身携带的药品是(  )
A.硝酸甘油 B.牛黄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黄连素
14.发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
B.利用转基因等技术改造微生物,发酵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
C.完善传统的发酵生产工艺
D.发酵技术将主要用于食品和饮料的生产
15.制作酸奶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霉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醋酸菌
16.如图为一份用药说明。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药为处方药,需处方方可购买
B.该药为中成药,无任何副作用
C.为了更快痊愈,可随意加大用药量
D.该说明不完整,缺少功能与主治等信息
17.乳酸菌能用来制作(  )
A.酸奶 B.面包 C.啤酒 D.馒头
18.下列措施中,利用动物行为的知识来达到防除有害动物的是(  )
①用人工做巢的办法,招引鸟类到某个树林中
②在果树开花的季节,把大批蜂箱运到果园中
③蚊子要在水中产卵,环卫工人经常疏通下水道和清除积水
④给病牛注射抗生素,以消灭其体内的病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各类食品的贮存都要考虑其保存方法,食品保存的原理是(  )
A.把食品密封就行了
B.把食品煮熟、高温消毒就可以了
C.抑制食品内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就可以了
D.把食品放到冰箱内就可以
20.下列可用于制作“剑津啤酒”(南平产)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青霉 C.醋酸菌 D.乳酸菌
21.和面时加入酵母菌,可使蒸出的面包或馒头喧软多孔,原因是酵母菌能(  )
A.分解葡萄糖产生氧气 B.分解麦芽糖产生二氧化碳
C.分解麦芽糖产生氧气 D.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
22.下列疾病中完全属于传染病的一项是(  )
A.肺结核、白血病 B.狂犬病、高血压
C.白血病、高血压 D.乙型肝炎、艾滋病
23.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
A.运动器官 B.感觉器官 C.消化器官 D.生殖器官
24.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病,现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杀手”,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高危行为”的是(  )
A.与艾滋病病人同桌进餐 B.吸毒时与毒友共用注射器
C.不安全的性行为 D.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25.引起禽流感的病原生物是(  )
A.鸡瘟病毒 B.口蹄疫病毒 C.烟草花病毒 D.禽流感病毒
26.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保持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在空气中
⑥真空包装。
A.①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27.制作米酒时所需要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28.不久前,初二年级某班出现了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同学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是
2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本病传播快,多在夏季流行。从传染病的预防途径来看,患病幼儿隔离治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传染源
30.下列可以用来酿酒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变形虫 D.衣藻
31.下列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
A.血吸虫病 B.流行性腮腺炎 C.细菌性痢疾 D.狂犬病
32.人体血液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这种免疫属于(  )
A.后天性免疫 B.特异性兔度 C.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第三道防线
33.下列能使牛奶变成酸奶的生物是(  )
A.醋酸菌 B.青霉 C.乳酸菌 D.酵母菌
34.制作酸奶时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醋酸杆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米曲霉
35.吸虫、绦虫、蛔虫等都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属于预防这些寄生虫感染的好习惯是(  )
A.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B.饭前便后不洗手
C.食用半生半熟的猪肉 D.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
36.对于院外心脏骤停者,第一目击者能否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急救中,是决定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心肺复苏的抢救时间以秒计算,医学上有“黄金8分钟”之说。下列关于心肺复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心肺复苏的前提条件是患者心跳与呼吸发生骤停
B.胸外心脏按压前,需让患者呈侧卧状态以开放其气道
C.对成年人胸外心脏按压时,需叠加双手用掌根按压其胸骨下段约1/3处
D.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的比例交替进行
37.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青霉素过敏现象 B.溶菌酶可以杀死病菌
C.移植器官后出现的排斥反应 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
38.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哪项措施实施抢救(  )
A.测量血压 B.静脉止血 C.测量脉搏 D.人工呼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39.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生活中我们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需要______;制醋要用醋酸菌;而______能使牛奶变成酸奶,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
40.春节到了,许多家庭都在制作腊肉。腊肉、咸鱼的果脯能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是因为在制作上利用了除去______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这一原理。
41.四大传染病的主要特点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 ______ 和肺 ______ ______ 多在冬春 ______
______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 多在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______ 吸血昆虫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______ ______ 皮肤接触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42.酸奶就是利用某种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奶制饮品,这种微生物是______,而它没有______所以被称为原核生物。
43.发酵技术可以大规模地生产发酵产品.__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44.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______(判断对错)
45.在事故救援中,如果发现伤者是肱动脉受伤出血,应在受伤部位的近心端止血。______(判断对错)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答案】
1.??A???????2.??B???????3.??A???????4.??C???????5.??B???????
6.??B???????7.??C???????8.??A???????9.??B???????10.??D???????
11.??A???????12.??D???????13.??A???????14.??B???????15.??C???????
16.??D???????17.??A???????18.??C???????19.??C???????20.??A???????
21.??D???????22.??D???????23.??D???????24.??A???????25.??D???????
26.??D???????27.??A???????28.??A???????29.??A???????30.??B???????
31.??D???????32.??C???????33.??C???????34.??C???????35.??D???????
36.??C???????37.??B???????38.??D???????44.??×???????45.??√???????
39.??酵母菌? 乳酸菌???????
40.??水分???????
41.??呼吸道? 黏膜? 飞沫、空气?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等?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42.??乳酸菌? 成形的细胞核???????
43.??√???????
【解析】
1.??
解: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可见A身体没病,强健有力的人就是健康人说法错误。
故选:A。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健康的含义,并结合题意分析,认真作答。
2.??
解:A、盒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属于巴氏消毒法;A正确。
B、牛肉罐头是利用封盖前高温灭菌,瓶内无细菌,封盖后密封很严,细菌不能进入,来延长罐头食品的保质期,因此属于罐藏法;B错误。
C、袋装火腿是利用真空环境缺氧的特点,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肠的保质期,因此属于真空包装法,C正确。
D、咸肉是利用食盐腌制,利用盐溶液除去肉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的保质期,因此属于腌制法,D正确;
故选:B。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3.??
解:A、酿酒要用到酵母菌,用酵母菌可生产酒精,用酵母菌制作啤酒,A正确;
B、用乳酸菌发酵可以制作酸奶和泡菜,B错误;
C、制酱油用到的是霉菌,利用甲烷菌制作沼气,C错误;
D、青霉素是从青霉菌中提取的,D错误。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4.??
解: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用保鲜膜盖好,目的是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食物;又能减少食物与氧气的接触,保鲜膜内氧气少,不利于好氧性细菌的生长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作答.
掌握食品防腐的原理,了解冰箱中保存食品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5.??
解:能够散播麻疹或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
故选: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源的概念和特点.
6.??
解:ACD、积极锻炼身体、室内保持通风、及时洗手,都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
B、从此不再吃猪肉不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必要措施。
? 因此对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来说,做法不可取的是从此不再吃猪肉。
故选:B。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7.??
解:蛔虫是一种寄生在消化道内的寄生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成虫产大量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经七天后发育成侵袭性虫卵,蛔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
故选:C。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8.??
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等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有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此答题.
掌握细菌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平时注意一些发酵产品的例子,并了解其制作原理.
9.??
解:AB、制酸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A正确,B错误;
C、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C正确;
D、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D正确。
故选:B。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作答。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0.??
解: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综上所述,早晚刷牙、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
故选:D。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蛔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明确该病的传染途径.
11.??
解:A、豆浆是通过机械的方法榨取加热而成的,与发酵无关。
B、制作醋要用到醋酸杆菌,与发酵有关。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与发酵有关。
D、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与发酵有关。
故选:A。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酱要用到曲霉.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引起发酵现象以及常见的例子.
12.??
解:A、制酱要用到曲霉,A错误。
B、利用醋酸菌制醋,B错误。
C、利用乳酸菌制酸奶等,C错误。
D、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正确。
故选:D。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制馒头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据此答题.
熟练掌握制馒头和面包的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的发酵产品的知识.
13.??
解:A、硝酸甘油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
B、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呜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C、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D、黄连素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副作用较小。
?? 因此凡是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身携带的药品是硝酸甘油。
故选:A。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的功能与主治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药物的主要功能以及心绞痛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4.??
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工业起源很早,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用发酵法酿酒,然后开始制酱、制醋、制腐乳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现代的发酵技术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如青霉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能治疗疾病。现在,发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利用转基因等技术改造微生物,发酵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了解传统发酵技术以及现代发酵技术的应用.
15.??
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酸奶所利用乳酸菌等,据此解答。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16.??
解:A、具有非处方药标志“OTC”,所以此药是一种非处方药,A错误;
BC、是药三分毒,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要按剂量服用,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BC错误;
D、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该说明不完整,缺少功能与主治等信息,D正确。
故选:D。
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题考查对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的认识,熟记日常生活中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17.??
解:由分析可知,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据此解答.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并能用以实际的生活中.
18.??
解:①用人工做巢的办法,招引鸟类到某个树林中,是利用鸟类的迁徙行为,是防除有害动物。
②在果树开花的季节,把大批蜂箱运到果园中,是为了让昆虫帮助植物传粉,不是防除有害动物。
③蚊子要在水中产卵,环卫工人经常疏通下水道和清除积水,是利用蚊子的繁殖行为,是防除有害动物;
④给病牛注射抗生素,以消灭其体内的病菌;不是动物行为的知识,是抗生素干扰病菌细胞壁的形成。
综上所述,①③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达到防除有害动物的措施。
故选:C。
研究动物行为对于人们认识、保护和利用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使人类更好的认识动物,哪些是有益动物、有害动物.对有益动物要加以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对有害动物,要加强预防治理,要控制其数量规模,减少对人类的危害,而不是完全消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19.??
解: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故选:C。
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等,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关键是掌握食品保存的原理.
20.??
解:A、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B错误;
C、利用醋酸菌可以制醋,C错误;
D、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D错误。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发酵.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制作中的应用.
21.??
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制馒头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据此答题。
熟练掌握制馒头和面包的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的发酵产品的知识。
22.??
解: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不是病菌引起的,因此白细胞不会增多,高血压是指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kPa(95mm Hg),或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8.7kPa(160mmHg),不是病菌引起的,因此白细胞不会增多,而肺结核、狂犬病、乙型肝炎、艾滋病属于传染病
故选:D。
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应该是有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知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3.??
解: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D。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4.??
解:A、与艾滋病病人同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BCD、吸毒时与毒友共用注射器、不安全的性行为、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都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 ?因此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高危行为”的是与艾滋病病人同桌进餐。
故选:A。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5.??
解:禽流感由禽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分为15个亚型(H1~H15),N有9个亚型(N1~N9).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其它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禽流感是动物病毒引起的。
故选:D。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关键点: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病毒.
26.??
解: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可以采取的保存方法有:②低温、③保持干燥、⑥真空包装;而①高温、④保持湿润、⑤暴露在空气中食品容易腐败。
故选:D。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27.??
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酿酒等用到酵母菌。
关键点: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其它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也要注意掌握。
28.??
解:感染手足口病及疑似该病的同学是传染源,因此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同学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预防措施.
29.??
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患病幼儿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患病幼儿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A。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此题要分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0.??
解: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关键点: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
31.??
解:A、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A错误。
B、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
C、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C正确。
D、狂犬病属于体表传染病,D正确。
故选:D。
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特点,传染病根据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特点。
32.??
解:人体免疫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由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是经遗传获得,能传给下一代。
??? 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式而获得的,是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某种病原体及其产物而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 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力是生来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C。
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以及计划免疫的特点。
33.??
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可见C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酸奶的制作知识,据此答题。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同时也要掌握其它发酵产品的制作知识。
34.??
解:A、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A不符合题意;
B、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B不符合题意;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C符合题意;
D、制酱要用到曲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菜要用乳酸菌等。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35.??
解:A、B、C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不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食用半生半熟的猪肉,都能引起蛔虫病,A、B、C不符合题意;
D、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能切断传播途径,能预防蛔虫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吸虫、绦虫、蛔虫等都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灭蝇防蝇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蛔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6.??
解:A、实施心肺复苏的前提条件是患者心跳与呼吸发生骤停,A正确;
B、胸外心脏按压前,需让患者处于侧卧状态以开放其气道,B正确;
C、对成年人胸外心脏按压时,需叠加双手用掌根按压其胸骨上段约1/3处,C错误;
D、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的比例交替进行,D正确。
故选:C。
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胸外心脏挤压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而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因此胸外心脏挤压的次数是每分钟75次左右。故每做1次人工呼吸,应做4~5次胸外心脏挤压,反复进行。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健康的生活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37.??
解: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是属于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
ACD、此三项,都属于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特异性免疫;
B、溶菌酶可以杀死病菌,是属于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B。
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8.??
解: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因此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人工呼吸实施抢救。
故选:D。
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思考解答.
掌握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这两种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39.??
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内含有的酶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制作泡菜时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还不破坏菜的品质。
故答案为:酵母菌;乳酸菌。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制馒头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需要乳酸菌。
熟练掌握制馒头、面包和酸奶的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的发酵产品的知识。
40.??
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的特点来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如腊肉用晒制法、烟熏法;果脯利用渗透保存法(糖渍);咸鱼用腌制法,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故答案为:水分
本题考查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熟悉食品保鲜的原理和生活中的保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1.??
解: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常见病例如图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 和肺 黏膜 飞沫、空气传播 多在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等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 多在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
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皮肤接触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故答案为:呼吸道;黏膜;飞沫、空气;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淋巴;体表传染病;皮肤和体表黏膜。
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该题考查了人类的四类传染病的常见病例和传播途径。
42.??
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酵母菌这种“微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原因是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核区。
故答案为:乳酸菌;成形的细胞核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制酸奶用乳酸菌,据此解答。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43.??
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和饮料、化工、医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制作出来很多产品,用发酵技术可以大规模的生产酒精、柠檬酸、酒类、橙汁、青霉素、红霉素和维生素等.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此题是关于发酵技术知识的判断题,思考判断.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时常出现,注意理解.
44.??
解: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很多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并且会打乱体内的微生物群,进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到达了平衡人就不会生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安全用药常识。
45.??
解: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因此如果发现伤者是肱动脉受伤出血,应在受伤部位的近心端止血。
故答案为:√。
动脉出血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近心端止血;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生物试卷第14页,共17页
初中生物试卷第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