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关于人类的正确解释是( )
A.世上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 B.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
C.人是女娲用泥做成的 D.地球人是外星人迁移而来的
2.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
3.医学上大量滥用抗生素,导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其原因是( )
A.病菌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的结果
B.病菌本身对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
C.病菌变异的结果
D.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
4.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生物会为争夺必须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会积极主动的适应环境,因而发生有利的变异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6.雷迪的实验推翻了①的基本观点;鹅颈烧瓶实验支持②的观点;③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上述①②③分别为( )
A.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米勒 B.生生论、化学进化论、巴斯德
C.自然发生论、生生论、米勒 D.神创论、生生论、巴斯德
7.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狒狒 B.猕猴 C.黑猩猩 D.长臂猿
8.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鱼 B.鸽子 C.狗 D.大猩猩
9.下列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是( )
A.猕猴 B.长臂猿 C.恒河猴 D.狒狒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草食性到肉食性 D.由低等到高等
11.蚊、蝇等害虫对DDT产生了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
B.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C.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
D.遗传变异的结果
12.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直立人 B.森林古猿 C.南方古猿 D.类人猿
1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现存的人种都起源于古猿
B.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都是原始生命逐渐演化而来
C.现存的每种生物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D.为了让人类健康发展,可以从自然界掠夺一切有利资源为人所用
14.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
A.使用工具 B.两足直立行走 C.大脑发达 D.使用语言
15.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森林古猿 B.黑猩猩 C.长臂猿 D.金丝猴
16.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智人、能人、南方古猿、直立人
17.下列有关人类进化的历程正确的是( )
①南方古猿 ②能人 ③智人 ④直立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8.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猕猴 B.黑猩猩 C.狒狒 D.大猩猩
19.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巴斯德 D.米勒
20.一片马铃薯种植地中,甲虫泛滥成灾,农民使用某杀虫剂,甲虫的数量急剧减少;随着该杀虫剂使用次数增加,杀虫效果逐渐减弱。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杀虫剂引起甲虫发生变异
B.甲虫具有抗药性属于不利变异
C.杀虫剂对甲虫有选择作用
D.杀虫剂增强了甲虫的免疫能力
2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森林古猿 C.北京猿人 D.黑猩猩
22.提出“人猿同祖”观点的学者是( )
A.巴斯德 B.孟德尔 C.达尔文 D.法布尔
2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长臂猿 B.金丝猴 C.黑猩猩 D.狒狒
24.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类人猿 B.古猿 C.黑猩猩 D.长尾猿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适应环境。______(判断对错)
26.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主要来自化石。______(判断对错)
27.任何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______(判断对错)
28.古人类用火烧烤食物,改善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______(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9.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30.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是______。
31.自然选择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斗争,适者______,不适者被______。
32.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______能力,但是由于______和______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此进行______.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______.
33.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______生存,______被淘汰的过程,称为______.
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答案】
1.??B???????2.??A???????3.??D???????4.??C???????5.??A???????
6.??A???????7.??C???????8.??D???????9.??B???????10.??C???????
11.??B???????12.??B???????13.??D???????14.??B???????15.??A???????
16.??A???????17.??B???????18.??B???????19.??A???????20.??C???????
21.??B???????22.??C???????23.??C???????24.??B???????25.??×???????
26.??√???????27.??√???????28.??√???????
29.??自然选择???????
30.??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1.??生存 ? 生存 ? 淘汰 ????????
32.??繁殖 ?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 ? 空间 ? 生存斗争 ? 自然选择 ????????
33.??适者 ? 不适者 ? 自然选择 ????????
【解析】
1.??
解: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许多相近的体质特征,说明二者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古人类化石,如距今300万年前的“露西”少女化石、“东非人”头骨化石等。
故选:B。
森林古猿进化成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原因:为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来,从会使用工具逐渐发展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了古人类.
关于人类的起源,存在着很多传说和学说,但最终被人们接受的还是古猿进化学说.
2.??
解:达尔文认为: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在自然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进行的十分缓慢,要经过许多亿年的自然选择,生物界才能进化到今天这样的丰富多彩,但如资料中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又与“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观点相矛盾;
故选: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既非事实,也不是科学定律,因此是存在着缺陷的,如适者生存就是一种有争论的自然选择表述方式;进化论也无法解释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生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任何一种理论可能都会存在着缺陷,要学会大胆质疑,不断改进.
3.??
解: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故选:D。
超级病菌是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抗生素诞生之初曾是杀菌的神奇武器,但细菌也在逐渐进化,出现抗药性,近年来屡屡出现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4.??
解: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渡繁殖;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
故选: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5.??
解:A、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如海带、紫菜等,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
B、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没有根
C、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D、种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故选:A。
本题考查植物结构特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藻类植物的特征。
6.??
解:雷迪认为蝇类不是由无生物自然发生。他进行许多实验,测试自己的想法。他做了一个实验,准备了一些盒子,盒内各放一块腐肉,其中一半盒子密封起来,另一半则没密封,观察盒内腐肉状况。他发现密封盒内的腐肉并没有改变,而没有密封的盒子里的腐肉则长出蝇蛆,且在腐肉上的蝇蛆慢慢长出蛹,蛹再长成不同的蝇类,且在腐肉上飞舞时会滴落一些微小物质。因此,雷迪认为蝇蛆是由蝇产生的,而不是无生物自然发生的。雷迪的实验推翻了神创论的基本观点。
????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如图:
? 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 米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证实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常识,思考解答。
此题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7.??
解:A、B、D虽都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但不属于类人猿,而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
此题重点考查人类进化的历程,以及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一些证据及理论依据,虽看似一道普通的题目,但却能考察出本章的重点内容。
8.??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常见的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等,D正确。
故选:D。
人和类人猿是近亲,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问题.
9.??
解:A.C.D虽都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但不属于类人猿,而B长臂猿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所以,长臂猿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B。
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
做这题的关键是了解类人猿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四种类人猿.
10.??
解:ABD、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ABD正确;
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C不正确。
故选:C。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单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1.??
解: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蚊蝇等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对DDT具有抗药性的变异,DDT对蚊蝇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蚊蝇等害虫对DDT的抗药性。
故选:B。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蚊蝇等害虫的抗药性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而DDT的选择是定向的。
12.??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13.??
解: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地球上现存的人种都起源于古猿,A正确;
B、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都是原始生命逐渐演化而来,B正确;
C、现存的每种生物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C正确;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D错误。
故选:D。
(1)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没有颊囊、屁股上无臀疣(长臂猿例外),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2)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生命的起源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14.??
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故选:B。
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等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15.??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A正确。
故选:A。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6.??
解: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可见A正确;
故选:A。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掌握人类的进化的四个过程即可解答。
17.??
解: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故选:B。
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
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18.??
解: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是猩猩,特别是其中的黑猩猩,二者在DNA、大脑、内脏器官的大小,面部的形状和功能上都很相似,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都起源于森林古猿。猩猩染色体数目与人类相近是24对,血清免疫实验记录与人类最接近97%、人类100%,人类与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公布,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
故选:B。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根据考证可知,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黑猩猩。
关键点:人和类人猿是近亲,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19.??
解: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A。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注意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事迹,注意知识的积累。
20.??
解:A、“杀虫剂使用之前,甲虫对农药的抗药性早已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一般是定向的(即适者生存)。错误;
B、甲虫具有抗药性属于有利变异,能够适应环境,错误;
C、杀虫剂定向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甲虫生活下来,正确;
D、“甲虫的抗药性增强”,是通过甲虫和农药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不是杀虫剂增强了甲虫的免疫能力,错误。
故选:C。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甲虫的抗药性产生机制是这样的:甲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杀虫剂对甲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无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甲虫的抗药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自然选择的概念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21.??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22.??
解: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是世界上第一位揭开细菌奥秘的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故A错误。
B、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故B错误。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十九世纪时,达尔文在《人类的来由与选择》(又名《人类起源》)一书中首次公开提出人猿共同祖先以及人类起源于非洲等。故C正确。
D、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代表作《昆虫记》.故D错误。
故选:C。
此题是关于部分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的了解,十九世纪时,达尔文首次公开提出人猿共同祖先以及人类起源于非洲等。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23.??
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在DNA、大脑、内脏器官的大小,面部的形状和功能上都很相似,黑猩猩染色体数目与人类相近是24对,血清免疫实验记录与人类最接近97%、人类100%,因此,黑猩猩与人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人类和动物黑猩猩的亲缘关系,可以从人类与动物的相似点和人类的起源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人类与猩猩的相似之处。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
24.??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根据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关键点: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5.??
解: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故错误。
故答案为:×。
有的变异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利,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变异是有利变异;对个体生存不利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在自然界中,生物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26.??
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许多化石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据此答题。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
27.??
解: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数量众多的个体,而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应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任何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故答案为:√。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产生生存斗争的原因。
28.??
解: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故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早期人类学会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古人类使用火的意义,对古人类的影响。
29.??
解: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种现象被称为保护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自然选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过程,过程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0.??
解: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
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故答案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注意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事迹,注意知识的积累。
31.??
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答案为:生存;生存;淘汰
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32.??
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答案为:繁殖;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空间;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33.??
解:达尔文人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适者;不适者;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试卷第14页,共14页
初中生物试卷第13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