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小卷(十四)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限时:______分钟 总分:________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5分)
(1)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 )的歌声。
(2)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 ),笔法灵动。
(3)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______(xǐ dí)。
(4)它们那些略带蓝色______(yínɡ ɡuānɡ)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除了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更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B.雪后的高原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红妆素裹的少女一般娇艳多姿。
C.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每个中学生责无旁贷。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舞起来。
4.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B.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C.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D.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下面这段文字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3分)
①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②不但我被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所震撼,更被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所折服。③这种阅读体验激励着我阅读的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并分析其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弘扬鲁迅精神,宣传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鲁迅先生的故里绍兴举办,邀请你参加此次活动。(6分)
【活动一】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的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的横线处,根据提示的鲁迅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的名称,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将对联补充完整。(4分)
鲁迅作品(含译作):《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
鲁迅主编的刊物:《莽原》《奔流》
上联:踏________ 刈野草 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
下联:痛________ 叹而已 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
【活动二】 鲁迅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万千读者,请你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与上下文连贯。(2分)
鲁迅是一支利箭,无情地将敌人的胸膛刺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烽火连三月 (2)悠然见南山 (3)折戟沉沙铁未销
(4)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1)xuān xiāo (2)qiú jìnɡ (3)洗涤 (4)荧光
3.D 【解析】 “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
4.A 【解析】 A.拟人;B.比喻;C.比喻;D.比喻。
5.①句中“讨论”与“阅读”交换位置;②句中“不但”应放在“我”之后;③句中删掉“阅读的动力”。
6.(1)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增加。
(2)作为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主动回答问题不仅能使自己更主动地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活动一】 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活动二】 示例:鲁迅是一团烈火 无尽地将青年的心灵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