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地理2.3河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地理2.3河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03 14: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流》教学设计
学科:地理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归纳出河流的作用和价值。
②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区、内流区,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③运用地图,找出我国主要外流河最终注入的大洋。
④结合所学地形和地势知识,理解河流流向与地势之间的因果关系。
⑤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⑥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⑦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在各河段的开发利用价值。
⑧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⑨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合作,分析出治理长江、黄河问题的具体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习得利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各种读图活动,培养读图能力及用图能力。
③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尽可能发挥参与意识,学会相互合作学习。
④通过各种问题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⑤通过对内流河与外流河、长江与黄河的对比,形成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
⑥通过对河流的各项水文特征的归纳总结,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归纳河流的作用和价值,认识到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激起保护河流的环保意识。
②通过学习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③通过对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的学习,感悟合理利用河流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环境观。?
④通过学习黄河的价值与忧患,辩证认识黄河的“利”与“害”,形成辩证的思想观。
?
【教学重点】
①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区别
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③长江与黄河各河段的划分及主要支流
③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难点】
①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汛期出现的季节以及原因
②长江荆江河段、川江河段的问题与治理
③黄河中下游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④黄河的凌汛现象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邀请一名学生为大家朗读一首诗——《黑人谈河流》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的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的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的金光。
我了解河流:
在朗读完毕之后,播放诗中所出现的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刚果河的图片。?
?
教师提问:听完这首关于河流的诗,看完这些河流的图片,同学们一定已经感受到了河流的美丽与深邃。诗人说,他了解河流,你们了解河流吗?你们知道河流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吗?
小组活动1:将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每组至少提出一项河流的作用,然后4个小组分别派代表发言,最后将结果汇总如下:
河流的作用与价值:提供淡水资源、塑造冲积平原、灌溉、养殖、航运、发电、旅游等等。
教师总结:河流有这么多作用,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河流,保护河流,让河流持续发挥它的价值。
教师转折:诗中提到的几条河流,七年级我们学习世界地理时都有所了解,那么,你们想要了解中国的河流吗?如果想知道中国的河流,就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教师提问:按照河流的最终归宿,河流可以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什么样的河叫做外流河、什么样的河叫做内流河呢?
学生回答:最终流向海洋的河是外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
教师再问:那些未能流向海洋的河流最后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回答:在内陆干旱地区,有些河流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
?
小组活动2: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查阅资料,归纳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主要区别,完成下表。
海陆位置 降水量 河流流量
外流河 距海近 降水多 流量大
内流河 距海远 降水少 流量小

问题探究:为什么我国的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这与我国的地势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多数自西向东流。
小组活动3: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查阅资料,探究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并分析出原因,完成下表。
河水主要来源 汛期 原因
外流河 大气降水 夏季 夏季为雨季,降水多
内流河 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此活动中,内流河的河水来源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
教师转折: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其中,最意义非凡的河流当属长江与黄河,他们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母亲——长江、黄河吧!
小组活动4:让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总结出长江的水文特征,共同完成下表。
长江的水文特征
发源地 注入的 海洋 长度 流域面积 年径流量 汛期 结冰期
唐古拉 山脉 东海 6300千米 180万平方千米 9500亿立方米 夏季 无结冰期

教师总结:长江有3个中国之最,它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巴西的亚马孙河。
?
问题探究:在长江的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城市,读图观察,有哪些城市位于长江的支流和干流的交汇处?请列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大城市往往出现在河流交汇处。
学生回答: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宜宾位于长江与岷江交汇处。河流交汇处由于水运格外便利,容易形成大城市。
小组活动5:长江作为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的利用价值当然是巨大的,例如长江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航运价值也十分突出,因此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请思考,长江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主要集中在哪些河段呢?为什么?将学生分成两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下表。
?
位置 原因
水能资源 上游 上游河段落差巨大,水能资源丰富
航运价值 中、下游 中、下游地势平坦,河流宽阔,流速缓慢,适于航运。

教师转折:长江虽然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长江也有不少河段存在着各种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兴利除弊,国家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例如,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小组活动6:将学生分为2个小组,分别查阅资料,分析川江和荆江河段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共同完成下表。
位置 问题 治理措施
川江 四川宜宾至 湖北宜昌 滩多流急,航运条件差 修建长江三峡工程,抬高川江河段水位,改善航运条件
荆江 湖北枝城至 湖南城陵矶 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①裁弯取直工程 ②建立荆江蓄洪区 ③加高加固荆江大堤

教师总结:长江三峡工程的作用不仅仅只有改善川江航道,此外,还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多种综合效益。
材料分析:围湖造田,是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的事。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缓解人口增加的压力,都提倡围湖造田,与水争地。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领袖毛泽东提出“大跃进”,围湖造田进入一个高峰期。大批农民迁移到洞庭湖区,建立了许多大坝,围堵洞庭湖湖水,使得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变成“三百里洞庭”。据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泊资料的统计,解放初原有湖泊面积达2.9万平方千米,到了20世纪80年代,保留的湖泊面积仅为1.9万平方千米, 1万多平方千米的湖泊消亡。素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省,湖泊数量从?1066个锐减至309个。
大量的围湖造田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就是个例子,解放以后长江中游大量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原来的第一大淡水湖面积迅速下降。其他淡水湖的面积也迅速减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例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很多圩堤溃决,淹没面积约32万公顷,受灾人口达200多万。
?小组活动7:让全体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总结出黄河的水文特征,共同完成下表。
黄河的水文特征
发源地 注入的 海洋 长度排名 形状 年径流量 汛期 结冰期
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我国第二 “几”字形 660亿立方米 夏、秋季 有结冰期

教师总结:虽然黄河的长度在我国排第二,但它并不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因为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阅读材料: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龙山文明等等。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从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教师提问: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我们可以想象,曾经的黄河流域必然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然而,如今的黄河却是如此浑浊,泥沙含量世界第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教师总结:植被有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现象越严重。
教师提问: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汇入黄河,这些泥沙到了下游地区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学生回答:来自中游的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之后,由于地势变得平缓,河水流速变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久而久之,黄河成为“地上河”。
教师总结: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现象,一方面使得黄河下游无支流汇入,限制了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另一方面使黄河极容易决口,加剧了黄河下游的洪涝威胁。?
阅读材料: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导致河床过高,决堤十分频繁。在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洪灾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平方千米。每次黄河决堤泛滥,两岸人民死伤无数。例如,1887年黄河决堤导致200多万人死亡,1931年约300万人丧生。
教师转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哺育了中华儿女,在人类历史上为中国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几千年来给中国人民带了数不清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去治理黄河的忧患呢?
小组活动8: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查阅资料,针对黄河忧患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完成下表。
忧患 治理措施
黄河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巨大 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保持水土
黄河下游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水利枢纽调水调沙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对河流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要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总结:河流能够为我们提供淡水、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还有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各种作用。然而,由于人类的一些不恰当的活动,破坏了河流,河流也会以洪水等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河流,河流才能够一直清澈美丽,更好地发挥作用,造福人类。
教学反思:
1、缺乏板书。没有在课堂开始时板书课题,在课堂过程中没有板书教学重点,没有梳理知识结构。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首先板书课题;讲到重点内容时,应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重点;在教学结束后,应该板书知识点流程,梳理知识结构,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2、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大部分学生不敢回答问题,缺乏学习热情,参与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展示过后,给予足够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没有准备当堂习题,无法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在每堂课的课后准备当堂习题,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的效果。
4、授课形式过于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有部分师生互动、学生展示,但是整体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展示部分太少,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后上课时,应该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讲,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课堂结构过于松散,不同的模块之间没有过渡与联系,导致学生对整节课的整体把握不够,难以做到化零为整。以后再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多构思,将课堂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将课堂连成一个有着紧密主题的整体,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