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4单元 第 6 课时
课题
最大公因数
设计者
课标分析
本单元属于新课标内,数与代数的内容,即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小数的转化;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在数的运算方面,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能解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转化。每个内容间,都有内在逻辑联系。教材在编写上,多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结合起来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解分数意义的教学素材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通分,约分的方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重点
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难点
熟练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无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后汇报,老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因数的几个特点:
(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一定是自然数(0除外)。
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出示教材第60页例1。
(2)找出8的因数。(1、2、4、8)
(3)找出12的因数。(1、2、3、4、6、12)
(4)再找12、8的因数中两个数的公有因数。(1、2、4)
电脑课件呈现:
指出: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最大公因数。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60页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
方法一:
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
(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
指出:两个数所有公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63页第一题。
五、课堂总结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预习下一课时并完成预习单。
七、教学板书
最大公因数(1)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