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4 解决问题 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4 解决问题 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03 20: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 6 单元 第 4 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
设计者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
初步形成数感;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利用类推说出分数加减的含义,并且引导学生在自己探究中,逐步地总结出分数计算的一般方法。除此之外,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便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之前学过的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PPT
学具准备:无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牛奶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
牛奶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乐乐也很喜欢喝牛奶,他在喝牛奶时遇到了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喝牛奶中的学问。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材第99页例3。
(2)阅读理解,喝了几次牛奶?第一次喝了多少?第二次呢?加了多少水?水全喝完了吗?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学生理解题意,还可以画图理解。
(3)分析:喝了两次,肯定用加法来解答。第一次喝完后,喝了杯,剩(1-)杯,加满水,纯牛奶不变,还是只有杯,又喝了加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占其中的1份。
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牛奶是杯,水是杯。
+=+=(杯)
(4)答:一共喝纯牛奶杯,水杯。
归纳总结: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出未知的条件。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典中点》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典中点》 第2题 老师引导,提示完成
五、课堂总结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出未知的条件。
六、布置作业
《典中点》及预习单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杯)
联系生活,引出新知
小组成员合作分析上台展示讲解
解决这道题,最关键的是明确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一杯纯牛奶的几分之几。第一次喝的是整杯纯牛奶的一半,第二次喝的是剩下半杯纯牛奶的一半,那么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整杯牛奶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