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要点感知 基础达标
要点1 定滑轮
1. 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 )
A. 定滑轮,可省力 B. 动滑轮,可省力
C. 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 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2.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 )
A. F1最大 B. F2最大 C. F3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3. 如图所示,A装置是定滑轮,使用它的目的是 。
要点2 动滑轮
4. 工厂为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工人师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机器下面的小圆圈代表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为( )
A B C D
5. 如图(a)、(b)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重为10牛的物体,图 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省力杠杆;图(a)中,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1的大小为 牛。
6. 如图是小聪为拉船靠岸而设计的甲、乙两种方案,若拉船的力需要很大,则应选用方案 (选填“甲”或“乙”),因为采用这种方案可以 。(不计机械的自重及摩擦)
甲 乙
7. 小可在A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N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动力为 N;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为 N。
8. 如图所示,用不同方法利用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3N,则拉力大小分别为F1= N,F2= N,F3= 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9.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物体重16N,乙物体重12N,整个装置静止。如果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绳子上承受的拉力为 N,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
N。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0. 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为400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B. 人将绳子拉过1m,物体也上升1m
C. 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N
D. 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1.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
A.F1<F2,W1=W2 B. F1<F2,W1<W2
C. F1>F2,W1>W2 D. F1>F2,W1=W2
12. 如图所示,表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的几种方法,其中最省力的是(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
A B C D
13. 下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14. 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甲和P乙。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F甲与F乙、P甲与P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甲 乙
A. F甲<F乙、P甲=P乙 B. F甲>F乙、P甲>P乙
C. F甲>F乙、P甲=P乙 D. F甲<F乙、P甲<P乙
15. 如图所示,重力为50N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向左匀速运动,若物体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10N,不计细绳、滑轮的重力及细绳与滑轮的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N;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 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3m长的斜面,把120kg的重物提高1m,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400 N。(g取10N/kg)
17. 如图所示,物体在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4s,拉力F的功率为 W。
参考答案
1. C 2. D
3.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 C
5. (b) 10
6. 甲 省力
7. 100 20
8. 3 1.5 6
9. 12 12 4
10. C 11. A 12. C 13. D 14. C
15. 5 不变
16. 400
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