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通用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 运动和力》能力提升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全国通用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 运动和力》能力提升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5 11:2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12讲 力 运动和力
(课时2)九年级物理总复习

录易错点 1 惯性的理解 
【易错点拨】
(1)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其他因素改变,物体惯性的大小不变.
(4)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易错专练】
1.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B. 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C.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 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B易错点 2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易错点拨】
【易错专练】
2.超市里,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购物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购物车所受的重力与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购物车对小明的力与地面对小明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易错点 3 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 
【易错点拨】
(1)产生摩擦力的三个条件:①两物体表面粗糙;②两物体间有压力;③两物体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接触面积等无关.
(4)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力学作图题实验题【易错专练】
3.如图所示,斜劈A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B放在A上,在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  )
A. A对B无支持力
B. A、B之间无摩擦力
C. 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 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B1.传送带由静止向右启动
摩擦力水平向右(与运动方向相同)
2.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无摩擦力
3.传送带由向右运动到停止
摩擦力水平向左(与运动方向相反)(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动长木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易错点 4 运动和力的关系 
【易错点拨】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物体不受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可能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易错专练】
4.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那么它一定保持静止
B.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了,一定会慢慢停下来【设计与进行实验】
1. 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 改变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阻力大小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
3.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时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4. 转换法的应用: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后,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阻力的大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阻力越小
5. 科学推理法的应用: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现象,总结结论】
6. 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总结结论: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越远
7. 推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反思】
8. 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9. 小车最终在水平面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
10. 小车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在水平面上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
11. 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2. 判断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小车的机械能全部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均相等13. 实验评估:多次测量过程必须保证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且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14. 测量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15. 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进行的实验: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①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提出猜想与假设】
1. 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
2. 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2019.18(1)第1空]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读数[2019.18(1)第2空]命题点4.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5. 实验方案补充及设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进行补充及设计[2019.18(3)]
【分析现象和数据,总结结论】
6.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先标出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各点
7. 分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定量关系: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交流与反思】
8.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
9. 实验方案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将木块平放、竖放、侧放,比较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10. 实验评估:
(1)得出“接触面积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2)得出“物块运动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木块做变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的可能原因:①没有匀速拉动木块;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4)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滑动摩擦力,因为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11. 实验存在的不足
(1)不容易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2)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不方便读数,误差较大12. 实验改进优点(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动长木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如下图):①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②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13. 摩擦力大小的判断
(1)逐渐增大拉力,木块始终静止:摩擦力变大;
(2)物体在相同水平面加速、减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3)只改变接触面积: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14. 实验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命题点【设计与进行实验】
1. 实验器材
(1)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2)质量相同的若干钩码:改变力的大小
(3)用小车或卡片及较光滑水平面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4)卡片的作用:卡片方便剪开,便于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5)选用质量较轻的卡片的原因: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保证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等: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改变两端托盘里钩码质量,判断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同,扭动小车或纸片,观察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边钩码质量相等,用剪刀剪开纸片,观察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选择静止作为研究状态的原因: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 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5. 判断各个力的大小关系及方向
6. 判断两个力的关系及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
7. 总结二力平衡条件
【交流与反思】
8.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
9. 评估选用不同实验器材对实验的影响:评估用木块、小车、轻卡片、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