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 鱼
学情分析
?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常锐伦 欧京海)一年级下册的第17课。是“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于生活的关系,学习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及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2、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摆放好用具 。
二、导入:
1.播放小猫钓鱼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小猫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钓到鱼?怎么样才能钓到鱼呢?引导学生回答:“钓鱼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包括学习也要一心一意。
2.引入课题:钓鱼
3. 提问:同学们去过海底世界吗?带领同学进入海底世界,播放海洋鱼类的图片。欣赏海洋鱼类的图片谈观后感。
4.出示窗花年画连年有余,使同学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5.提问:大家欣赏了那么多的鱼,鱼有哪些主要的组成部分呢?引导学生回答。(鱼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鱼头、鱼身、鱼尾、鱼鳍)
6.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出示不同材料制作的鱼。讨论一下还用什么材料可以做鱼?
7.学生谈完感受后,激励学生,自主创作。
三、新授
1.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其他学生用其他材料、方法制作的鱼 (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启发学生探究制作方法
出示材料:比如矿泉水瓶、方便面纸碗、几张彩纸。 (观察老师出示的材料,演示说明如何用老师所给的材料来制作鱼身或鱼的其他部分,添加装饰,自己寻找材料制作鱼钩。体验寻找制作材料、方法的乐趣。认识不同的材料可以做相同的东西、相同的材料可以做不同的东西)
3.讲解制作要求: 明确制作要求。
4.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制作 巡视、指导。
四、游戏
1.举行钓鱼比赛 。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先将鱼钓起来。第一名评为钓鱼达人。
2.在愉快的活动中展示作品,并进行评奖。
课堂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成了鱼,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能多动脑、多动手,制作出更多漂亮的东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