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第4课毛泽东词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3份打包)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第4课毛泽东词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3份打包)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3 15:33:26

文档简介







毛泽东词两首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竞争/竟然 惆怅/帐幕 尽管/层林尽染
B.沉浮/符合 百舸/枝柯 峥嵘/挣揣
C.寥廓/姓廖 挥斥/钥匙 咽喉/喇叭声咽
D.百侣/棕榈 方遒/酋长 遏止/碣石
解析:选C。A项,分别读jìnɡ,chànɡ/zhànɡ,jǐn/jìn。B项,分别读fú,ɡě/kē,zhēnɡ/zhènɡ。C项,分别读liáo/Liào,chì/shi,yān/yè。D项,分别读lǚ/lǘ,qiú,è/ji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正因为李老师对学生的挚诚与关爱,学生才更愿意与她________地交谈,遇到困难时也主动向她寻求帮助。
②中美在大数据、云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思想之间的碰撞,面对最为敏感的网络问题,________的探讨才是妥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③只有领导敢于把敏感的、实质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不避重就轻,群众才会________、知无不言。
A.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B.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C.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D.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披肝沥胆
解析:选D。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①句语境显示的是学生对老师的真心,故用“推心置腹”;②句强调的是中美双方应抛弃“唯己”的想法,应选侧重于坦白无私的“开诚布公”;③句强调领导和群众双方不要有顾虑,要把所有问题或想法坦诚地说出来,故用“披肝沥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文化焦虑的失语。
B.这样的日子过得平淡,平凡,平静,平和。但这样的平常状态很容易把清高的、哪里也放不下的或多愁善感的人们视为庸俗。
C.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已从无限供给转为有限短缺。而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也在下降。
D.“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某广告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解析:选A。B项,用词不当,“把……视为”应为“被……视为”。C项,搭配不当,“劳动力扩大”应为“劳动力需求扩大”。D项,不合逻辑,“将”与“了”时态矛盾。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②⑤⑥①③ D.③①②④⑤⑥
解析:选B。③总说,①先说“市场”,④说“政府”“社会”,②承接“政府”谈“制度建设”,⑥进一步解释②,⑤由“制度”转折。故选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5~6题。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注]
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注】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着十分恶劣的国际环境。美国在西方掀起了新一轮反华浪潮,前苏联在报刊上连续刊登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广州视察时,看到了《光明日报》上登载的郭沫若写的表明中国人民坚定决心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一词,很有感触,挥笔写下了这首和词。
5.请结合背景说说“几个”“苍蝇”“碰壁”的含义。
答:                                    
                                    
解析:从感彩、修辞作用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地球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甚至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将国际上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丑类比作嗜腥逐臭、见缝下蛆的苍蝇,其鄙夷、轻蔑、厌恶、嘲讽之意溢于言表。将“苍蝇”数量缩小为“几个”,以状其虚张声势、极其孤立的处境。而“碰壁”二字,既喻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愚蠢举动,又隐喻其必然败亡的命运,可谓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6.指出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答:                                    
                                    
解析:可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
答案:上阕多用典故,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挞,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阕则“高吟肺腑走风雷”,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上下阕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7~8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7.词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及分析借景抒情作用的能力。解答第一问应抓住几组关键意象“大雨”、滔天的“白浪”“一片汪洋”等分析特点,第二问可以结合词人一贯的创作风格作答。
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
8.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词人由上片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请简要作答。
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根据词中的问句“知向谁边”与时间跨度句“往事越千年”这两句来寻找答题的区间,再将词中的关键句——“东临碣石有遗篇”用合理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三、语言表达
9.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段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150字左右。
答:                                    
                                    
                                    
                                    
解析:开场白的写作要注意语句的流畅,有气势,还要紧扣朗诵比赛的主题。
答案:(示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无限感慨。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永世流芳的精神食粮!
10.请仿照毛泽东的《十六字令·山》的形式,以“书”为题,另写一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答:                                    
                                    
解析:十六字令是一种特殊的词体,题目是描写的对象,第一句要直接点明这个描写的对象,然后用7字句、3字句和5字句来描述。还要注意第2、4句押韵。
答案:(示例1)书,夺秒争分细研读。增才智,助我踏征途。
(示例2)书,纳玉藏金聚宝珠。勤开采,富有世间殊。






PAGE



- 4 -









第4课 毛泽东词两首
[学生用书P14]
◎诗海拾贝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词的上片以对人生的感悟开始,“人生易老天难老”由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转化而来,人生本来就短暂,再加上世事蹉跎,难免生出无穷感慨。但寒来暑往,“岁岁重阳”,自然界却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的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今又重阳”,词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阳节不同于往年,“战地黄花分外香”,连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词的下片从四季的变化写起,斗转星移,四时更迭,又是一年秋风起,“不似春光”。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面,而秋天不同,但它“胜似春光”,因为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图,表现了词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语林撷英
毛泽东名言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4.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7.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9.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10.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学生用书P14]

◎作者卡片
姓 名 毛泽东
字号称谓 字润之
生卒年 1893-1976
籍 贯 湖南湘潭
相关资料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作品有《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诗词》等
◎背景呈现
1.《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2.《忆秦娥·娄山关》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南方有好多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堪寒。”
◎知识链接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从篇幅长短角度分为长调、中调、小令三类:58 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百舸(ɡě)       漫江(màn)   遒(qiú)
峥嵘(zhēnɡ)(rónɡ) 携(xié) 百侣(lǚ)
娄山关(lóu)
(2)多音字
看 看法 kàn 当 充当 dānɡ
看守 kān 适当 dànɡ
尽 层林尽染 jìn 咽 呜咽 yè
尽管 jǐn 咽喉 yān
咽气 yàn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2)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3)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4.词义辨析
(1)意气 义气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2)峥嵘岁月 蹉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后多指战争年代。
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学生用书P15]

1.《沁园春·长沙》描绘了哪些景物?
[我的理解] 山、林、江、船、鹰、鱼。
2.《忆秦娥·娄山关》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我的理解] 广阔的天空、排成阵的大雁、如钩的残月、铺满地的白霜;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构成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美丽而又悲壮的画面。
3.文脉图示



1.在《沁园春·长沙》的上阕,词人集中笔墨写了哪两种颜色?除写景物的颜色外,词人还凸显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名师指津] 简述静态景物,详析动态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我的理解] 词人集中笔墨写了红色和绿色。词人除了写山红水绿的静景外,还着意描写景物的动态。在碧绿的江面上许多船只争先恐后地扬帆飞驶;仰望那万里长空,雄鹰振翅翱翔;俯视清澈见底的江水,鱼儿轻盈欢快地畅游。表现了万事万物在深秋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
2.《沁园春·长沙》中,“看”统领以下七句,以怎样的顺序和手法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名师指津] 结合“远”“近”“高”“低”“动”“静”等写景角度,列举词中相应景物。
[我的理解] 

写景顺序 具体分析
远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染遍红色
近 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竞相行驶
高 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
低 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
动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百舸争流
静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围绕“承上启下”作答。
[我的理解] 起承接过渡作用。本词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而“橘子洲”也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常来游览的地方,这样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赏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4.《沁园春·长沙》中,下阕由写景转到对往昔不平凡生活的回忆,回忆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名师指津] 归纳“回忆”要突出“不凡”,回答“意义”要联系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思考。
[我的理解] 下阕从描绘秋景转向追忆往事,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回忆是下阕的重点。在下阕中,词人流露出对“峥嵘岁月”的无限怀念和自豪的感情。这样写艺术地回答了上阕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5.“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咽”二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名师指津] 描述画面,点明画面的氛围特征。
[我的理解] 
碎 描绘出在铺满寒霜的崎岖的山间石径上,马儿发出细碎杂沓的声音的情景,突出了行军的急促紧张气氛
咽 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词的意思是什么?
[名师指津] 先解释本义,后指出在革命事业方面的隐喻意义。
[我的理解]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不要说娄山关像铁打的那样坚固,如今红军大踏步地从山头上跨过了。隐喻了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战胜了困难,开始了新的征程。
7.“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师指津] 比喻。总结思想感情要突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我的理解]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词句富有象征意味。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和昂扬向上的斗志,构成较为深邃的艺术境界。

这两首词都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试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名师指津] 要挖掘词中重要的写景句子蕴藏的情感。
[我的理解] 《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秋水长天、“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提出的是“谁主沉浮”这一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抒发的是革命者“浪遏飞舟”的豪迈情怀和昂扬斗志。把富于地域特色的景物和时代特征的社会斗争生活,同主体思想感情、艺术想象及对人生、社会、革命问题的深沉思索相结合,景、情、理水乳交融,构成了整体完美的艺术境界。
《忆秦娥·娄山关》上片不描写红军行军的情况,下片也不描写红军战斗的场面,而是全用画面描写烘托气氛,制造氛围,从所见所感的真实、自然的景物中点染出紧张、急速、敏捷、不畏艰险的红军队伍,经过一天的战斗终于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西风”“霜晨月”“马蹄”“喇叭声”,所写景物均给人以紧张、肃穆、悲壮、压抑之感,写出行军的艰苦和红军的斗志。“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景色逼真典型,色彩浓丽,气象壮阔,给人以悲壮、苍凉之感,同时也显露了作者最深沉、最复杂的情感。

沁园春·长沙




















忆秦娥·娄山关











 [学生用书P16]

怎样做到情景交融
◎写法指导
情景交融是写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怎样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
1.选择能表露情感的景物。想要表现什么样的心情,就选择最能表现心情特点的景物来写。同样是花,高兴的人看到的是怒放的花朵,忧郁的人可能会更关注那些凋零的花瓣。孤傲的人可能选择那素雅的白,奔放的人也许钟情于热烈的红。景物的哪一个侧面或特点最吻合要表达的情绪,就抓住哪一个侧面来进行描写。
2.营造充满情感的意境。选定要描写的景物后,就应该开始着力营造充满情感的意境,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景物描写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传递出情感,是否具有生命力。可适当借助修辞手法,使用带有情感的修饰语,选用合适的句式表达等。
◎范文示例
桂花飘香的季节,悄然而至。一夜之间,繁繁密密的桂花堆满枝头,像堆了一层厚厚的雪。金桂的幽香,混着泥土的味儿,随阵阵微风拂过,一缕缕香气扑鼻。一朵朵米黄色的花朵争芳斗艳,楚楚动人,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苍凉的秋夜,寻一轮明月,觅一林幽谧,摘一枝桂花寄语远方的友人,那将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毛泽东的少年壮志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沁园春·长沙》更是毛泽东青年壮志的直接写照,特别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部分,是毛泽东对少年壮志的回忆,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漫游,畅论天下大事,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这些情景不仅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词人当年意气风发的形象,也使我们从词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适用话题


守望橘子洲
谭仲池

端午节这天,夏风格外的轻柔清爽。一清早,我就来到了橘子洲。
橘子洲,我不知道已经来过多少次,每次来的原因和理由都不同,但每次的感悟和心情却总是那样油然而生无限感慨和百般敬仰与依恋。而今天,我似乎第一次把它的容颜、神韵、风姿领略得更加清晰、流畅。眼前的如茵芳草、葱茏树木、诗意奇石、幽雅修篁、绕湖涟漪、陈色古阁、风华碑亭,无不激情飞扬、灵气浩然。这一切都极其自然而亲切地被岳麓山高扬的紫雾,爱晚亭流泻的泉响,岳麓书院飘出的书韵,乃至古城天心阁上的霞光,湘江波涛上的帆影簇拥成一腔豪情、一颗文魂和一轮艳阳。而现在矗立岛之东南面位置的青年毛泽东的艺术雕像仍未改日出韶山时的风流和喷薄的神采,依然放射着耀天暖地、滋润万物的万丈霞晖。此刻,我匆匆走回峥嵘岁月和历史长廊,去倾听湘乡东山学校和湖南第一师范早晨那声声清脆的钟鸣。那是怎样吞吐烟波和撕碎心灵的悲壮时日;那是如何欲穿苍茫、叩问大地的沉重朝夕;那是断然抛弃功名、爱恋的风险选择;那是多么肝胆如焚、书剑在胸的青春年华。这个时刻,这群青年来到橘子洲。我敢料定当时的橘子洲肯定摇晃过,湘江浪肯定急促地呼吸过,古城的石巷也肯定颤抖过。这实际上是文化号角被吹响,是精神的旗帜被高擎,是力量的惊雷在滚动,更是光明、自由在呼唤。正因为如此,100年后的青年毛泽东又走回他曾经击水放歌的沙洲,再一次用青春的微笑和飘洒梦想长发的衷肠来慰藉乡亲的怀念。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了这楚人与故土的秉性,一股担当民族兴亡的沉浮勇气,才在汹涌的涛头铸就绝世词响。问天也罢,问地也罢,问贾傅,问范公,问苍鹰,问红枫,毛泽东没有月迷津渡、雾失楼台的惆怅,只有坦荡淋漓、视万户侯为粪土的激奋心澜。
人如山水,山水如人。思想、情感、意志、梦想、哲学、宗教、生理、艺术会在某个时刻、地点、环境中集结;会在某种缘分、相知、默契中涅槃;会在某次颠簸、断裂、缝合中升华。这便是天地人结合和酿制的千古绝恋和世纪轰响;这便是艺术精魂共山河生辉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水滴石穿、金石为开的现实启迪;这更是从容攀登、众山俯首的生动证明。
如果要说自然之美、人伦之美、艺术之美是酿造冶铸人间天堂和美好人性的神灵,而我要说,不是神灵,而是上帝的愿景和本来的福祉在支配这个可知而未知的世界。上帝呵,你就是祖国,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生生息息的黎民百姓。到橘子洲来吧!来品读一下湖湘文化和现代文化之积淀相融而锻造的天地之道,平民之心,江河之胆,自然之灵,文化之根吧!
充满阳光、绿色、梦幻的橘子洲呵!勃发鲜活、雄奇、眷恋的橘子洲呵!
我永远守望你!
(摘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节)
【赏评】 本文是一篇借物咏怀的散文。文章题为“守望橘子洲”,实际上是对湖湘文化和对老一辈革命家的蓬勃激情、豪迈气度的“守望”与赞美。本文在语言和手法上有许多别致之处:多用排比和整句,增加了抒情的力量;文中多处化用了诗文典故,典雅蕴藉,增加了文章的深厚内涵。

全民阅读关键在提升阅读质量
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是连续第四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正呈小幅上升趋势,但人均4.56本纸质图书、3.22本电子书的阅读量,远低于以色列、日本、法国等国家,不仅与我们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且与中国人诗书继世的文化传统形成了极大反差,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各级政府有责任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提供更为充分的制度保障。
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年只读4种书,但这4种书是以《诗经》《左传》《论语》《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经典,或者任何四部当代经典,那么因为中国人阅读量太小而感到忧虑的人是否会少很多?
经典著作是人类智慧的积淀,阅读经典是提升阅读质量的捷径。《隋书·经籍志》说,经典是“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可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对于个体而言,阅读经典未必一定能有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作为一个滋润的过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的愿景终将成为现实。
中国老百姓过去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进入现代社会,文字或者阅读的这种神圣感正在逐渐消解,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版变得容易了,书不像以往那么金贵了。中国现在每年出版40多万种纸质图书,规模空前,但其中真正能够浸润心灵、开启心智的图书数量仍然有限。面对琳琅满目的新书进行挑选时,人们往往首先感受到的既不是对知识的敬意,也不是“开卷有益”的喜悦,而是“这是一本好书吗?值得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读吗”。
近年来,全国很多媒体、图书馆、书店纷纷开展荐书活动,受到读者欢迎。在政府层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图书出版物的扶持和推介力度,让好书有更多机会走进读者视线,让优秀图书的作者、出版人既感受到荣誉感,也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书阅读量是一个量化的指标,阅读质量的量化则困难得多。但应该相信,随着阅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阅读的量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自然也能达到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目的。

[学生用书P97(单独成册)]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竞争/竟然 惆怅/帐幕 尽管/层林尽染
B.沉浮/符合 百舸/枝柯 峥嵘/挣揣
C.寥廓/姓廖 挥斥/钥匙 咽喉/喇叭声咽
D.百侣/棕榈 方遒/酋长 遏止/碣石
解析:选C。A项,分别读jìnɡ,chànɡ/zhànɡ,jǐn/jìn。B项,分别读fú,ɡě/kē,zhēnɡ/zhènɡ。C项,分别读liáo/Liào,chì/shi,yān/yè。D项,分别读lǚ/lǘ,qiú,è/ji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正因为李老师对学生的挚诚与关爱,学生才更愿意与她________地交谈,遇到困难时也主动向她寻求帮助。
②中美在大数据、云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思想之间的碰撞,面对最为敏感的网络问题,________的探讨才是妥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③只有领导敢于把敏感的、实质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不避重就轻,群众才会________、知无不言。
A.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B.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C.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D.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披肝沥胆
解析:选D。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①句语境显示的是学生对老师的真心,故用“推心置腹”;②句强调的是中美双方应抛弃“唯己”的想法,应选侧重于坦白无私的“开诚布公”;③句强调领导和群众双方不要有顾虑,要把所有问题或想法坦诚地说出来,故用“披肝沥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文化焦虑的失语。
B.这样的日子过得平淡,平凡,平静,平和。但这样的平常状态很容易把清高的、哪里也放不下的或多愁善感的人们视为庸俗。
C.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已从无限供给转为有限短缺。而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也在下降。
D.“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某广告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解析:选A。B项,用词不当,“把……视为”应为“被……视为”。C项,搭配不当,“劳动力扩大”应为“劳动力需求扩大”。D项,不合逻辑,“将”与“了”时态矛盾。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②⑤⑥①③ D.③①②④⑤⑥
解析:选B。③总说,①先说“市场”,④说“政府”“社会”,②承接“政府”谈“制度建设”,⑥进一步解释②,⑤由“制度”转折。故选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5~6题。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注]
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注】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着十分恶劣的国际环境。美国在西方掀起了新一轮反华浪潮,前苏联在报刊上连续刊登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广州视察时,看到了《光明日报》上登载的郭沫若写的表明中国人民坚定决心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一词,很有感触,挥笔写下了这首和词。
5.请结合背景说说“几个”“苍蝇”“碰壁”的含义。
答:                                    
                                    
解析:从感彩、修辞作用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地球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甚至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将国际上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丑类比作嗜腥逐臭、见缝下蛆的苍蝇,其鄙夷、轻蔑、厌恶、嘲讽之意溢于言表。将“苍蝇”数量缩小为“几个”,以状其虚张声势、极其孤立的处境。而“碰壁”二字,既喻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愚蠢举动,又隐喻其必然败亡的命运,可谓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6.指出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答:                                    
                                    
解析:可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
答案:上阕多用典故,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挞,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阕则“高吟肺腑走风雷”,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上下阕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7~8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7.词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及分析借景抒情作用的能力。解答第一问应抓住几组关键意象“大雨”、滔天的“白浪”“一片汪洋”等分析特点,第二问可以结合词人一贯的创作风格作答。
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
8.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词人由上片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请简要作答。
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根据词中的问句“知向谁边”与时间跨度句“往事越千年”这两句来寻找答题的区间,再将词中的关键句——“东临碣石有遗篇”用合理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三、语言表达
9.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段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150字左右。
答:                                    
                                    
                                    
                                    
解析:开场白的写作要注意语句的流畅,有气势,还要紧扣朗诵比赛的主题。
答案:(示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无限感慨。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永世流芳的精神食粮!
10.请仿照毛泽东的《十六字令·山》的形式,以“书”为题,另写一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答:                                    
                                    
解析:十六字令是一种特殊的词体,题目是描写的对象,第一句要直接点明这个描写的对象,然后用7字句、3字句和5字句来描述。还要注意第2、4句押韵。
答案:(示例1)书,夺秒争分细研读。增才智,助我踏征途。
(示例2)书,纳玉藏金聚宝珠。勤开采,富有世间殊。






PAGE



- 14 -



(共62张PPT)
第二单元 诗 歌
第二单元 诗 歌
第二单元 诗 歌
第二单元 诗 歌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c高考资源同网你身边的高专象
考资源网第一时间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教案、学案、素材、论文种类齐全
第二单元
DI ER DAN YUAN
诗歌
单元序曲
毛泽东词两首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国现代新诗坛上,毛泽东
占难出诗人,吋危见英雄。回首中
诗词以其独特的审关视角和精神境
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段在屉辱中挣扎
界独立高标。血对恋秋风,他慷
的历史,我们还依稀看见闻多、徐志
慨激昂,“问苍茫人地,谁主沉浮
摩、艾背的背影:他们痛心于祖国的屈
辱,喊着“这是沟绝望的死水”;他
放眼艰难祉途,他信心百倍,“雄
们上下求索,“轻轻的我走」”又“轻
关漫道点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轻的来”;他们悲伤地低呤,“雪落在
那些激动人心的诗句,抒发了他以
屮国的地上,寒冷在封锁着屮国
大下为己任、貌视·切困难的壮志
申申命
当沿劫已尽,礼国展露出元
豪情。这壮志陪伴着他爬雪山,过
限的牛机,新一代年轻的诗人满怀信
草地;这豪情溦励着他走出延安的
心地作诉我们:“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窑,走进北京城,走向开国大典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
外国诗歌四首
诗的海洋需要万道河流的汇集,不同困度的诗歌好像不同名宇的河流,
滋润了生养她、哺育她的十地,然后汇成活泼的一潭,或浮光跃金,或静影
沉壁。听,普希金《致人海》的慷慨激昂和泰戈尔《我一无所求》的喃喃自
√06
语;看,希姆博尔斯下《底片》上:“昏黑的尺空”和沃尔柯特《黑八月》中
难以止总的“丽水”。让我们的视野因丰富而开阔,让我们的生活因诗歌而
精彩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歌词四首
痛苫是诗歌的酵母,而诗歌未尝
诗言志,歌抒情。作为诗歌的
不是诗人消除痛苦的美酒。何芳在
种特殊形式的歌词呢?她更是志
《欢乐》中苫芒地探寸,“欢乐是亻
与情、音与韵的完美结合。谁不叹
颜色”“欢乐是什么卢音”;戴望
服《长江之歌》利《我们拥有一个
舒在《丽巷》里痴情地期盼,“我希
名字叫中国》的豪迈?谁不感喟
望逢着/个」昏·朴地/结着愁怨的
《那就是我》和《弯弯的月亮》的
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仫
婉约?当熟悉的旋律飘过你的耳呼
香样的芬”;焦桐则欣喜地相
我衷心地请你在繁忙的生沂中暂时
件,“我几乎忘了/和春天有个约
驻足,伴随那熟悉的或激昂或舒
公”;韩东却不断地追问
那边
缓的韵律,或头高歌,或低首
是什么”“那边的那边呢
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