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昆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和渗透对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得更近。以“我和昆虫”为题想象创作一幅作品。通过观察,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
本课占用两页,第一页提供了部分色彩鲜艳、花纹精美的昆虫图片,为学生提供欣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特征。第二页提供了部分学生作业和作业方法,供学生参考;在作业提示中明确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学生作品内容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具有启发性。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喜爱的昆虫名称和习性,知道其在结构、外形、颜色、花纹上的特点。会用点、线、基本形以及对称的手法表现昆虫形态和动作。能用油画棒、彩笔等工具画一张自己和昆虫在一起玩耍的画面。
2、通过对各类昆虫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观察的过程,掌握昆虫外部特征。通过游戏活动、教师演示等方法学习大胆表现我和昆虫的画面。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爱护身边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点、线、面、形状、颜色,以对称的形式表现昆虫的外形、结构、花纹特点,能大胆想象并画一幅自己好昆虫在一起玩耍的图画。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表现人和昆虫生动有趣的动态。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昆虫的图片、绘画作品、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课前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的资料。
2、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二、组织教学。
教师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提出上课要求。
三、谜语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有没有兴趣来猜一猜呢?
教师出示谜语“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师生一起来朗读谜语。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这个谜语说的是谁呢?
师生一起揭开谜底——蝴蝶。
教师:蝴蝶是一种昆虫。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都有分布,在亚洲,台湾也以蝴蝶品种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成为一种的活动,吸引许多人参加。有许多种类的蝴蝶是农业和果木的主要害虫。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蝴蝶的美。
四、欣赏蝴蝶。
教师课件出示各种蝴蝶的图片。
学生从形状、色彩、花纹等方面进行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所得。
师生一起总结蝴蝶的特征:
形状:对称。
色彩:丰富鲜艳。
花纹:非常漂亮。
五、昆虫知多少。
教师:同学们,世界上的昆虫成千上万,已知约100万种,占已知动物种类的3/4,在陆生动物中占绝对优势。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呢?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昆虫。
教师:大家知道的昆虫真是不少,大家也收集了很多昆虫的图片,我们现在就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收集的昆虫质料吧!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每组成员从昆虫的形状、色彩、花纹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师:同学们,相信经过大家的交流,对昆虫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你们有没有观察一下昆虫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呢?
教师出示几种昆虫的图片和其他动物进行对照。
师生一起总结对比结果。
昆虫的特点:
1、躯干分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生有一对触角。
3、胸部生有两对翅(也有一对的,另一对退化为平衡棒。如蚊子)
4、有3对足。
六、画昆虫。
教师出示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画画自己喜欢的昆虫,并给昆虫画上美丽的花纹、涂上丰富鲜艳的色彩。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
七、评价。
1、学生自己评价。
2、同学评价。
3、教师点评。
八、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选一种昆虫,观察它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