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4 09: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朝的统治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明朝的建立
_______年,_______称帝(明太祖),建立_______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及科举考试的变化
1.皇权强化:朱元璋改革前朝旧制,地方和中央各部门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______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______大为加强。
2.具体做法:
(1)政治上:
①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__,设立“ _______ ”,分散行省权力;再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中央:朱元璋废除 _________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其直接向______负责;为便于皇帝直接掌握 _______大权,朱元璋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_________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___ 。
③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______ ,后来明成祖(朱棣)又成立同类机构_______ 。两个机构合称“_________ ”。
(2)文化上:改革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_____”“ ________ ”,考试解释以朱熹的《 》为标准,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规定使用“ _______ ”,不能改变或随意发挥。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______ 、甘薯、_______ 、花生和向日葵等新作物。
2.棉纺织业: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丝织业中心在______,制瓷业中心在 ________ (青花瓷)。
3.商品经济: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_、安徽的______ 。
难 点 释 疑
1.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
秦汉:三公制度,是以丞相为首,百官隶属于皇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隋唐: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明:明太祖朱元璋废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让六部分理朝政;永乐皇帝则创设内阁。
这一变化的过程实际上反映了皇权通过对相权的分割、削弱,一步步地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最后废除丞相制度,则实现了皇权和相权的合一。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进步性和消极性
(1)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2)消极性: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地置于皇帝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埋下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
3.明清科举取士与隋唐时相比发生的变化
明清科举取士和隋唐相比发生的变化,表面上只是考试内容、考试文体的变化。但从深层次讲,这些表面变化所反映出的是政治发展状况和统治思想的变化。隋唐时期处于封建上升阶段,科举制应国家发展、选拔人才的需求而出现,统治者的统治思想较为开明;而明清王朝统治已渐趋僵化,统治者为强化皇权而极力禁锢思想,科举制也由隋唐时期选拔人才转变成了选拔忠实奴仆,失去了活力。
4.易混淆:元朝到明朝官僚机构的对比
元朝官僚机构简图
明朝官僚机构简图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朝万历年间,赵秉忠在状元卷中提到:“太祖高皇帝,睿智原于天授,刚毅本于性生。”太祖高皇帝是指( )
A.刘秀 B.杨坚
C.赵匡胤 D.朱元璋
2.右图中的皇帝最有可能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
3.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立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4.吴晗在《朱元璋传》一书中提到:“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家服务。”使朱元璋走向独裁的改革措施是( )
A.设立六部 B.设立三司 C.废丞相 D.修筑长城
5.《明太祖实录》记载:“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弹奏,处以重刑。”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文化的专制 B.经济的繁荣
C.君权的强化 D.外交的活跃
6.明朝五军都督府受到了兵部职能的限制,兵权被一分为二,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牵制的关系。最终的受益者是( )
A.百姓 B.将士 C.皇帝 D.丞相
7.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8.据统计:明朝正德皇帝廷杖大臣146人,死亡11人;嘉靖皇帝曾同时廷杖大臣134人,当场死亡17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明朝( )
A.皇权极度膨胀 B.相权不断削弱
C.加强思想控制 D.完善政治制度
9.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被称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10.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九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注重考生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11.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对其发展的表现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引进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
B.丝织业中心变成了北京和南京
C.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12.下列信息能佐证明朝初年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的是( )
①南北方涌现棉纺织业基地 ②农业种植的物种丰富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唐三彩闻名中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嘉兴南湖湖心岛上有座烟雨楼。它始建于936—947年间,后毁。明嘉靖二十八年(农历己酉年),于湖心岛重建,遂成江南名楼。材料涉及的历史纪年有( )
①公元纪年 ②帝王纪年 ③年号纪年 ④干支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15.《清世祖实录》记载:“朕(顺治帝)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洪武代指明成祖朱棣
B.材料肯定了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C.材料把历代帝王等而视之
D.材料反映顺治帝努力学习洪武章程
二、综合题
16.明朝的政治改革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材料四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帝方自操威柄”中的“帝”指的是谁?造成“帝方自操威柄”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地方官制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所表示的机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机构对皇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材料四体现了明代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明代政治改革的主要趋势。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要点】
一、1368 朱元璋 明
二、1.皇帝 君主专制
2.(1)①行中书省 三司
②丞相制度 皇帝 军事 五军都督府 兵部
③锦衣卫 东厂 厂卫
(2)四书 五经 四书集注 八股文
三、1.玉米 马铃薯
2.苏州 景德镇
3.晋商 徽商
【过关训练】
1.D 2.C 3.A 4.C 5.C 6.C 7.D 8.A 9.C 10.B 11.B 12.A 13.D 14.D 15.B
16.(1)“帝”指的是朱元璋。 原因: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权力的分散和制衡(通过分散权力,防止官员专权)。
(3)名称:锦衣卫。作用:监查、镇压官民、保护皇帝,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4)重典治吏,严惩贪污。
(5)进一步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