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欣赏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欣赏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5-03 20: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学习,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学情分析:
这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学中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前提和背景,刺激学生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本次音乐教学中,力求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了解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为首要任务,通过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感知瑶族音乐特色,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了解主题构成。
2、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多种形式,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合奏表现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
3、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人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了解瑶族地区音乐风格及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远方的朋友。
①谈话。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一个好伙伴和老师一起来到我们学校与我班的同学一块学习,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你看它来了。
②师:从着装上看你们能猜出他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③学生回答。
师: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其中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为全国瑶族人口占比最高县,为全国之最,被誉为神州瑶都。妮妮就来自这里,听说哪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瑶族小伙伴,他们个个能歌善舞,妮妮邀请我们去他的家乡做客,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他的邀请吗?
3、快乐旅程。
①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准备出发了,同学们一路上请注意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我们这是要去哪里,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我们这趟旅行的心情,坐好了,开车了。
②课件出示动画配乐情境。
③反馈:旅途中听到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和我们说一说你的感受。
④教师依次提问,抓住学生的亮点回答,轻松愉悦的做出评价及肯定。
4.揭示教学内容。
①师:伴随一阵悦耳动听的音乐我们来到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这里风景如画,居住着一群快乐善良的少数民族叫“瑶族”,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他们就聚在篝火旁,弹奏器欢快的音乐一起跳舞,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美丽的瑶族村寨做客,一起欣赏瑶族舞曲。
②课件出示课题。
二、新知新觉,音乐学习。
(一)乐曲初探。
1、瑶族印象。
①欢腾的舞会。
师:夜幕降临,天空中群星闪烁,美极了!咦,这里人好多他们围在一堆篝火前在干嘛?我们也去凑一凑热闹。
②课件出示:瑶族配乐视频赏析。
③学生欣赏、聆听。
④反馈。
A说一说:瑶族的村寨及音乐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说一说你的感受。
B学生说一说。
⑤过渡小结。
师: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瑶族山寨风景秀丽迷人,瑶族人民能歌善舞,你们听瑶族的好朋友又开始跳舞了。
2、复听及乐器。
①课件出示背景画面(瑶族月下舞蹈画面)
②师:瑶族在舞蹈的时候,总会敲打一种特殊的乐器,老师邀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这首音乐,老师考考你们你听出这种乐器的声音了吗?
③课件播放音乐及旋律进程图,学生赏析及聆听。
课件说明:根据乐曲的曲式,通过色条的进程感受音乐的画面及动态进程图,学生对照感受曲式分布。
④反馈:你听出来这种乐器的声音了吗?
⑤简介
A师:确实是鼓声,但是这个鼓又非常的不一般,请看它有什么特点呢?
B课件出示:乐器(中间细,两边粗,跟平常的鼓不一样 两头都有鼓面 鼓身比较长)
C师:人们形象的称它为长鼓。长鼓是瑶族特有的一种乐器。人们在演奏它的时候,有时会一只手握它的鼓腰,另一只手拍它的鼓面;当然很多的时候,人们更喜欢拿一根绸子把它挂在自己的身上,然后用双手去拍击它的鼓面。你想不想试试?
⑥动作表现。
A师:拍长鼓可是有技巧的,它有这样的三个步骤,请你仔细观察:首先,小小的侧身,远远地拉开,轻轻的拍鼓。侧身拉开轻轻拍鼓。(师示范)你们可以跟我一起做吗?在座位上试一试。预备开始啦。
B学生表现。
C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手远远地拉开呢? 生:我觉得是这个鼓特别长,
如果拉得不够长,够不到鼓面,就无法敲鼓了。下面请大家把拍鼓的线条拉得更长一些,更美一些,好吗?我们再来试一试。准备开始
(二)分段聆听之: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部分。
师:跟着瑶族的音乐打起长鼓,好吗?请全体轻轻的起立,跟着我一起来。
2、反馈情绪
A师:刚刚我们跟着音乐轻轻的拍了长鼓,你觉得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愉快,很美,很舒服。
B师:介绍乐曲《瑶族舞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作品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
3、学唱学唱第一主题
①老师唱第一主题旋律,生感受主题。
通过附点让音符的时值变长来表达这种长长的感觉。那你能唱出这种感觉吗?我们来试一试。
②请你看着歌谱一起来唱。我们在唱附点音符的时候请你尝试着把它的时值拉长一些。
刚才我们通过一个附点拉长旋律的时值,让旋律能够传递抒情的优美的感觉。
③面让我们完整演唱第一主题。
④现在可以加上我们打长鼓的动作一起来唱吗?试一试(可重复一遍)
我从你们的声音当中听到了非常美丽的旋律线条。
⑤再听音乐第一部分主题一,体验音乐情绪
A段旋律在第一部分究竟出现了几次?我们一起来用耳朵来找一找答案,请听音乐。
你有答案吗?出现了几次?(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不完整出现的,是哪一次呢?(第一次)
B想问大家旋律的每次出现,在力度上是一样的吗?(不是)有什么变化?(音一次比一次重)
C们一起来听一听,同时请你把刚才你内心的这种旋律化作你动作上的韵律感,我们一起来动一动。
D才主题旋律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了旋律的前两句,我想请第一组轻轻的唱它的旋律,同时加入我们刚才的动作。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请第二组的同学加入他们一起来演唱,也带上动作。当音乐第三次出现的时候,请第三组也加入他们一起边唱边拍长鼓,好吗?
(三)分段聆听之:第二部分。
1、聆听第二主题旋律,你觉得他们聚集在一起可能在干什么?听,在音乐中找答案。(跳舞)
是的,他们在跳舞。他们聚集在一起欢快的舞蹈。你觉得这一段的情绪跟前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欢快)
2、这段旋律是一直欢快的,还是中间有细微的变化?听着旋律,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它的旋律,看一看他的变化究竟在哪里?(力度的变化:越来越强,最后又弱有没
3、师生同乐:一起舞蹈。
①师:瑶族的舞蹈奔放热烈,瑶族人民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舞蹈,同学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跳舞吗?(停顿)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
②教师播放瑶族舞蹈视频(音乐是第二部分),带动学生一起舞蹈。
③跟着着音乐按照强弱力度的变化一起来一遍。
(四)分段聆听之:第三部分。
1、师:瑶族人民围着篝火唱呀、跳呀,时间越来越晚,人么依依不舍的回家,伴着朦胧的夜色,人们渐渐离去,第三部分的音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是一样,老师邀请同学们来听一听第三部分,在感受一下苗族村寨的风光。
2、课件播放第三部分配乐视频学生聆听、观看,感受
三、课堂拓展及情感。
1、民乐版《瑶族舞曲》
①师:民乐合奏曲《瑶族舞曲》旋律素材简洁,节奏富于动感,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了瑶族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我们一起完整对照聆听,看一看都用到了那些乐器,你知道这些乐器的名字吗?
②课件播放现场版《瑶族舞曲》学生听赏。
③说一说你都发现了那些乐器。
2、情感拓展,天南海北是一家。
①师:我们邀请远瑶族好伙伴到我们家乡做客,给他们展示我们这里丰富多彩的地方艺术形式,我们会给他们准备好多好吃的,因为我们天南海北是一家。
②告别小伙伴。
①师:瑶族小伙伴的家乡富饶秀丽,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打扰他们好久了,就要告别他们了,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②学生简述。
四、总结,授课结束。
1、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老师期待着和你们再次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再见。
2、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