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四)(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四)(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3 22:1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中国话剧艺术,人们首先会想到它的现代属性,其次会想到它的现实使命。它是顺应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从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和开启民智的现实需求出发,借鉴西方戏剧经验而创造生成的舞台艺术,发挥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话剧未生成之前,中国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以歌舞演故事,以写意性与程式化表演,以典型化、符号化脸谱和曲牌体、板腔体音乐模式,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20世纪初,近代社会的历史变局,决定了中国话剧的必然出现,它是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中华文明涅槃重生的历史嬗变的产物,也是民族自强、文化振兴的使命承担。
1907年秋,王钟声公开声称要以演剧为手段,“唤起沉沉之睡狮”。他表示:“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靠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改良戏剧。”鉴于改良社会的急迫性,新剧的倡导者抛弃了门派众多、技艺复杂的戏曲,而选择了更具灵活性、实践性的话剧艺术作为创新的突破口。话剧不是供人欣赏的“玩意儿”,而是唤起民众、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
早期话剧与戏曲的关系实属藕断丝连,朱双云《新剧史》所概括的“生类”“旦类”,显然脱胎于戏曲行当。然而,新兴的话剧不同于戏曲,话剧对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真实、思考人生、发挥现实作用的强调,显然不同于成熟的戏曲艺术对形式美的倚重,而是更加彰显了社会人生的参与感、在场性和现实功用。
话剧对传统戏曲精神的融通,充分表明话剧艺术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可行性。《商鞅》《李白》《蔡文姬》等话剧的持续热演,《杜甫》《苏轼》《詹天佑》等话剧对历史人物的重新书写,都表明民族文化史和心灵史对于当代话剧创作的重要意义。历史上出现的优秀话剧,无一不是作者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的显现,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无一不是中国式普遍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体现。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不在于它多大程度地融入了传统戏曲的外在表现手法,尽管这是话剧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即从骨子里流露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没有深厚而活跃的民族艺术精神,没有深厚而扎实的传统艺术底蕴,中国话剧将难以立足;没有宽广的文化胸襟和广采博收的气度,中国话剧将难以发展。因此,话剧人应当不断努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民族艺术精华,借鉴外来艺术经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
(摘编自宋宝珍《中国话剧:110年的回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话剧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出现的、具有现代属性的舞台艺术。
B.中国话剧以满足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为目的,发挥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C.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D.中国话剧是国人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促成了民族的自强、文化的振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话剧的现代属性入手,阐述了中国话剧的产生、作用、精神内涵和民族特色。
B.文章通过梳理中国话剧与传统戏曲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二者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C.文章引用王钟声的话,意在阐明话剧诞生之初,它的实用性远远大于其艺术性。
D.使用旧题材的《商鞅》等新话剧演出获得成功,证明话剧融通民族文化是可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话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对传统戏曲所倚重的形式美不太关注。
B.中国话剧如果能高度契合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C.话剧是文化素养的显现,内容与形式结合的产物,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体现。
D.话剧人如果能够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外来艺术精华,就能创造出艺术精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本报讯 记者于明山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 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 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传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选自“新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 记者尹延杰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6.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叔叔的怪病
[土耳其]阿吉兹·涅辛
叔叔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
“您哪里疼?”医生这样问他的时候他会指一指他的肚子,然后再指一指每一个关节部位。所以医生从来都不能准确诊断出叔叔的病因。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医生。天文学家发现了几亿光年之外的星星,医生们却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这让我彻头彻尾地成了一名无医论者。“我肚子里好像有一群猫狗在打闹,你们知道,如果把猫和狗放在一个袋子里它们一定会打架,我现在就是那种感觉……”每一次叔叔都委屈地说。
一个朋友向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称他能包治百病。我们立刻就送叔叔去了他那里。那人果然高明,看一眼就说:“是胃穿孔,需要马上做手术。”手术之后叔叔的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不知道你们相信不相信,我听一个护士说,医生在给叔叔做手术的时候在他的胃上没有发现任何毛病,他惊讶地说:“我切过几千个胃,却从未发现过这么健康的胃。”助理医师问他:“这么健康的胃,还需要切掉吗?”主刀医生说:“胃不是什么好东西,别看现在还没有胃穿孔,但总有一天会的,我们现在切掉一部分是在挽救病人。”就这样叔叔的胃被切除了。
叔叔花巨资做了手术,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重了,这时候又有一人给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说此人神通广大,有妙手回春之术。
他看一眼叔叔就说:“是肾病,需要马上做手术。”就这样,叔叔第二次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时年轻的助手看到叔叔的肾功能很好,就说:“他的肾功能正常,手术还需要继续吗?”主刀大夫说:“肾这个东西其实每个人只要有一个就够了,为了保住我个人的荣誉,必须把其中一个切掉。”这次除了正常的手术费之外我们还给了医生甚至门卫相当可观的红包。但是红包没起什么作用,叔叔的病情又加重了。
此时又一个朋友跑过来说:“我的胃被切了十六次,最后只得重新安装,但那些都无济于事,只有一名医生让我站了起来。”
我们迅速去了他那里,医生笑着说:“是肠子的问题,您的肾白切了,对病情好转没有任何作用。”这样,那位医生从叔叔的肠子上切去了一半。这次看上去叔叔好像轻快了点,食欲减少了不少,病情却一点没有好转。
一个又一个人来给叔叔推荐名医。我们的手术费一次比一次高,但叔叔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拼凑起来的,没有哪一个器官是完好无损的。
我们又去找一位医生,他说:“先生,您只是脚上的茧子厚了点,与其他器官无关。”
“可疼痛不是来自那里啊?”叔叔问。
“先生,你要知道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或许您的头疼会导致脚病,脚上的病也可以导致头痛。”我们相信了那位医生的话,让他切去了叔叔的脚茧。后来叔叔找来了土耳其名医花名册,只剩下两个大夫我们还没去看过病。去找他们之后,那两名医生竟然分别要走了叔叔的头发、眉毛和牙齿。
起风时叔叔叮嘱我扶好他。他说:“我太轻,不定哪一阵风就把我吹到天上去了。”
叔叔的钱所剩无几了。叔叔说想看看西医。我们去了巴黎一家私人诊所。听完我们的遭遇之后那位医生竟然哈哈大笑。然后他取镊子让叔叔张开嘴。医生从叔叔嘴里拔出了一根白色的细线。“下次刷牙注意点,是牙刷的刷毛扎到了喉咙里了。”他说。
我们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叔叔的怪病好了,但钱也花光了。半年后叔叔还是去世了。不知是因为没有钱,还是因为缺少器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之所以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无医论者,是因为医生们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
B.叔叔的胃被切除一部分,并非由于叔叔真正得了胃穿孔,而是出于包治百病的神医对叔叔的关爱与挽救。
C.因为要保护自己的荣誉,那位有“妙手回春”之术的医生竟然切掉了叔叔一个功能正常的肾。
D.小说通过最后一个情节的表述,有力地讽刺了土耳其医生的庸医误人、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
8.小说刻画了一群“医生”的群体形象,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6分)
答:                                    
                                    
9.这篇小说以“叔叔的怪病”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戣,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再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注]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 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影响很大,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孔戣谥曰“贞”,属于平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戣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众人惧怕监军杨志谦,孔戣邀请他到府中,实现了有效管制;在刘希光受贿案件中,他坚定不移地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受到惩处。
B.孔戣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他慷慨论证,使很多经久不决的案件得到正确处置,如因贪赃获罪的江西观察使李少和被贬,杀从兄的崔易简被诛杀,操纵案情的京兆尹被罚俸,诬告上司的韦岳被诛杀等。
C.孔戣才智过人,推行高薪养廉。被授予岭南节度使后,他先免除属州以前拖欠的数以万计的赋税,然后以高薪约束刺史的行为,若违反则绳之以法。
D.孔戣进退有度,举动符合礼法。穆宗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并屡次升迁;后因为年龄大而要求告老还乡,韩愈非常惋惜,向皇帝上书为他求情,助他实现愿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5分)
译文:                                    
(2)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金诗是闺怨诗,刘诗是宫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粗俗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15.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形容阿房宫占地之广和宫殿楼阁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月下花朵的可爱姿态。
(3)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________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________,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________。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
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________,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利病,焉能称其为大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水到渠成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另眼相看
B.顺理成章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厚此薄彼
C.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厚此薄彼
D.水到渠成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另眼相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
B.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
C.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
D.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
B.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
C.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D.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修改。(5分)
①某同学于11月12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②校团委会决定12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篮球赛。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③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0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④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⑤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21.下面是某中学议论文写作要求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黑暗是因为有光。有光就有黑暗,黑暗体现光的存在。没有光就没有黑暗,没有黑暗也无法证明光的存在,光与黑暗并存。
对这段话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单元综合检测(四)(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中国话剧艺术,人们首先会想到它的现代属性,其次会想到它的现实使命。它是顺应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从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和开启民智的现实需求出发,借鉴西方戏剧经验而创造生成的舞台艺术,发挥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话剧未生成之前,中国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以歌舞演故事,以写意性与程式化表演,以典型化、符号化脸谱和曲牌体、板腔体音乐模式,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20世纪初,近代社会的历史变局,决定了中国话剧的必然出现,它是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中华文明涅槃重生的历史嬗变的产物,也是民族自强、文化振兴的使命承担。
1907年秋,王钟声公开声称要以演剧为手段,“唤起沉沉之睡狮”。他表示:“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靠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改良戏剧。”鉴于改良社会的急迫性,新剧的倡导者抛弃了门派众多、技艺复杂的戏曲,而选择了更具灵活性、实践性的话剧艺术作为创新的突破口。话剧不是供人欣赏的“玩意儿”,而是唤起民众、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
早期话剧与戏曲的关系实属藕断丝连,朱双云《新剧史》所概括的“生类”“旦类”,显然脱胎于戏曲行当。然而,新兴的话剧不同于戏曲,话剧对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真实、思考人生、发挥现实作用的强调,显然不同于成熟的戏曲艺术对形式美的倚重,而是更加彰显了社会人生的参与感、在场性和现实功用。
话剧对传统戏曲精神的融通,充分表明话剧艺术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可行性。《商鞅》《李白》《蔡文姬》等话剧的持续热演,《杜甫》《苏轼》《詹天佑》等话剧对历史人物的重新书写,都表明民族文化史和心灵史对于当代话剧创作的重要意义。历史上出现的优秀话剧,无一不是作者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的显现,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无一不是中国式普遍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体现。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不在于它多大程度地融入了传统戏曲的外在表现手法,尽管这是话剧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即从骨子里流露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没有深厚而活跃的民族艺术精神,没有深厚而扎实的传统艺术底蕴,中国话剧将难以立足;没有宽广的文化胸襟和广采博收的气度,中国话剧将难以发展。因此,话剧人应当不断努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民族艺术精华,借鉴外来艺术经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
(摘编自宋宝珍《中国话剧:110年的回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话剧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出现的、具有现代属性的舞台艺术。
B.中国话剧以满足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为目的,发挥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C.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D.中国话剧是国人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促成了民族的自强、文化的振兴。
解析:选D。设题材料在第三段“它是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中华文明涅槃重生的历史嬗变的产物,也是民族自强、文化振兴的使命承担”这一句,可见,D项“促成了民族的自强、文化的振兴”的表述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应是“承担着使命”。选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话剧的现代属性入手,阐述了中国话剧的产生、作用、精神内涵和民族特色。
B.文章通过梳理中国话剧与传统戏曲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二者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C.文章引用王钟声的话,意在阐明话剧诞生之初,它的实用性远远大于其艺术性。
D.使用旧题材的《商鞅》等新话剧演出获得成功,证明话剧融通民族文化是可行的。
解析:选B。文章只是阐述了传统戏曲对话剧的影响,并没有提到话剧对传统戏曲的影响,所以不能说“相辅相成”,B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话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对传统戏曲所倚重的形式美不太关注。
B.中国话剧如果能高度契合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C.话剧是文化素养的显现,内容与形式结合的产物,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体现。
D.话剧人如果能够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外来艺术精华,就能创造出艺术精品。
解析:选A。B项,设题材料在第七段“而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即从骨子里流露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这一句,由此可见,中国话剧如果高度契合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只能表明它具有民族特色,但不足以推出“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一结论。B项犯了推断错误。C项,设题材料在第六段“历史上出现的优秀话剧,无一不是作者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的显现,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无一不是中国式普遍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体现”这一句,由此可见,选项中的“话剧”扩大了原文“历史上出现的优秀话剧”的内容,犯了范围扩大的错误。D项,设题材料在第七段“话剧人应当不断努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民族艺术精华,借鉴外来艺术经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这一句,由此可见,“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外来艺术精华”只是“创造出艺术精品”的必要条件。D项犯了逻辑表述不当的错误。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本报讯 记者于明山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 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 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传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选自“新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 记者尹延杰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解析:选C。A项,材料一主要介绍2016年之前的非遗保护情况,材料三不属于“具体保护措施”;B项,“‘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列举的文化遗产表现项目,长城、福建土楼等是人文景观;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说法错误。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解析:选C。A项,材料列举民间文学、相声的例子,不是用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失传”,而是为了说明非遗保护存在的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B项,“因为……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原因应是它们“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另外“提高……当务之急”于文无据;D项,“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说法错误,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6.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梳理,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总结。如材料一第一段提到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的问题,曲艺类曲种传承不均衡的问题;第三段提到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跟不上市场步伐的问题;第四段提到传统医药类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少的问题。综合以上,可从传承人、法律保护、项目传承不均衡、技艺创新等方面分析。
答案:①传承人高龄化且人数不足,一些项目有失传危险。②法律保护缺失。③项目传承发展不均衡。④创新力不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叔叔的怪病
[土耳其]阿吉兹·涅辛
叔叔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
“您哪里疼?”医生这样问他的时候他会指一指他的肚子,然后再指一指每一个关节部位。所以医生从来都不能准确诊断出叔叔的病因。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医生。天文学家发现了几亿光年之外的星星,医生们却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这让我彻头彻尾地成了一名无医论者。“我肚子里好像有一群猫狗在打闹,你们知道,如果把猫和狗放在一个袋子里它们一定会打架,我现在就是那种感觉……”每一次叔叔都委屈地说。
一个朋友向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称他能包治百病。我们立刻就送叔叔去了他那里。那人果然高明,看一眼就说:“是胃穿孔,需要马上做手术。”手术之后叔叔的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不知道你们相信不相信,我听一个护士说,医生在给叔叔做手术的时候在他的胃上没有发现任何毛病,他惊讶地说:“我切过几千个胃,却从未发现过这么健康的胃。”助理医师问他:“这么健康的胃,还需要切掉吗?”主刀医生说:“胃不是什么好东西,别看现在还没有胃穿孔,但总有一天会的,我们现在切掉一部分是在挽救病人。”就这样叔叔的胃被切除了。
叔叔花巨资做了手术,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重了,这时候又有一人给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说此人神通广大,有妙手回春之术。
他看一眼叔叔就说:“是肾病,需要马上做手术。”就这样,叔叔第二次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时年轻的助手看到叔叔的肾功能很好,就说:“他的肾功能正常,手术还需要继续吗?”主刀大夫说:“肾这个东西其实每个人只要有一个就够了,为了保住我个人的荣誉,必须把其中一个切掉。”这次除了正常的手术费之外我们还给了医生甚至门卫相当可观的红包。但是红包没起什么作用,叔叔的病情又加重了。
此时又一个朋友跑过来说:“我的胃被切了十六次,最后只得重新安装,但那些都无济于事,只有一名医生让我站了起来。”
我们迅速去了他那里,医生笑着说:“是肠子的问题,您的肾白切了,对病情好转没有任何作用。”这样,那位医生从叔叔的肠子上切去了一半。这次看上去叔叔好像轻快了点,食欲减少了不少,病情却一点没有好转。
一个又一个人来给叔叔推荐名医。我们的手术费一次比一次高,但叔叔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拼凑起来的,没有哪一个器官是完好无损的。
我们又去找一位医生,他说:“先生,您只是脚上的茧子厚了点,与其他器官无关。”
“可疼痛不是来自那里啊?”叔叔问。
“先生,你要知道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或许您的头疼会导致脚病,脚上的病也可以导致头痛。”我们相信了那位医生的话,让他切去了叔叔的脚茧。后来叔叔找来了土耳其名医花名册,只剩下两个大夫我们还没去看过病。去找他们之后,那两名医生竟然分别要走了叔叔的头发、眉毛和牙齿。
起风时叔叔叮嘱我扶好他。他说:“我太轻,不定哪一阵风就把我吹到天上去了。”
叔叔的钱所剩无几了。叔叔说想看看西医。我们去了巴黎一家私人诊所。听完我们的遭遇之后那位医生竟然哈哈大笑。然后他取镊子让叔叔张开嘴。医生从叔叔嘴里拔出了一根白色的细线。“下次刷牙注意点,是牙刷的刷毛扎到了喉咙里了。”他说。
我们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叔叔的怪病好了,但钱也花光了。半年后叔叔还是去世了。不知是因为没有钱,还是因为缺少器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之所以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无医论者,是因为医生们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
B.叔叔的胃被切除一部分,并非由于叔叔真正得了胃穿孔,而是出于包治百病的神医对叔叔的关爱与挽救。
C.因为要保护自己的荣誉,那位有“妙手回春”之术的医生竟然切掉了叔叔一个功能正常的肾。
D.小说通过最后一个情节的表述,有力地讽刺了土耳其医生的庸医误人、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
解析:选C。A项,由第三段第一、二句可知本项分析有误。B项,通读全文可知这篇小说的主旨意在讽刺土耳其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丑恶现实,而B项说“出于包治百病的神医对叔叔的关爱与挽救”不合乎小说的主旨。D项,“通过最后一个情节……讽刺……”理解太肤浅,没有把握小说创作的规律和原则。
8.小说刻画了一群“医生”的群体形象,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分析人物形象类试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考虑:叔叔生病了,五次就医但每次的病情都不同;②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文中医生的语言、动作等;③注意文中“我”或相关人物对医生的介绍和评价:朋友称那些医生为“神医”,却使叔叔的病越来越严重。
答案:①经验主义,主观臆断,妄下结论;②爱慕虚荣,利欲熏心;③作风浮躁,草菅人命。
9.这篇小说以“叔叔的怪病”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答:                                    
                                    
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一个方面,然后仔细研读文本确定小说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的显著特点。
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明确、深刻。
①以小见大,深刻揭露了当时土耳其社会上的不良社会风气;②讽刺以“医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爱慕虚荣、夜郎自大的丑恶心理;③小说前后鲜明的对比,将对土耳其医生们自命清高、庸医误人这一“怪病”的揭露与鞭挞集中表现出来。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小说紧紧围绕对叔叔的“怪病”进行医治这一中心事件,通过夸张手法和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段,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医生”这一群体形象的性格;②通过叔叔的“怪病”这一线索,将各个医生的性格特点鲜明、集中地表现出来;③通过土耳其医生与巴黎私人诊所对叔叔的怪病的医治情况和效果的对比,有力地讽刺了土耳其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丑恶现实。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严谨、有序。
①小说紧紧围绕叔叔的“怪病”这一事件组织材料,中心突出,简洁凝练;②以叔叔的“怪病”和医生们的“怪病”为明暗线索,使结构层次鲜明,井然有序;③以为叔叔医治“怪病”为中心事件,使全文选材集中,结构严谨,平中见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戣,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再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注]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 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解析:选D。原文的标点是“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影响很大,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孔戣谥曰“贞”,属于平谥。
解析:选D。“贞”属于美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戣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众人惧怕监军杨志谦,孔戣邀请他到府中,实现了有效管制;在刘希光受贿案件中,他坚定不移地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受到惩处。
B.孔戣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他慷慨论证,使很多经久不决的案件得到正确处置,如因贪赃获罪的江西观察使李少和被贬,杀从兄的崔易简被诛杀,操纵案情的京兆尹被罚俸,诬告上司的韦岳被诛杀等。
C.孔戣才智过人,推行高薪养廉。被授予岭南节度使后,他先免除属州以前拖欠的数以万计的赋税,然后以高薪约束刺史的行为,若违反则绳之以法。
D.孔戣进退有度,举动符合礼法。穆宗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并屡次升迁;后因为年龄大而要求告老还乡,韩愈非常惋惜,向皇帝上书为他求情,助他实现愿望。
解析:选D。韩愈上书是希望皇帝对孔戣进行挽留,并不是“上书为他求情”;且“助他实现愿望”于文无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5分)
译文:                                    
(2)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5分)
译文:                                    
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杂治”“坐”“罔”,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倍”“稍”“绳”。
答案:(1)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没(发现李位)有谋反的罪状。(结果)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
(2)孔戣就加倍发给他们俸禄,又约束(他们)不能做贪取暴敛的事,并逐渐用法律来约束他们。

孔戣,字君严,考中进士科。郑滑人卢群任用(他)为判官,卢群死后,(朝廷下令让他)统摄事务。监军杨志谦向来放纵恣肆,众人都害怕(他)。孔戣邀请杨志谦到府中来,(和杨志谦)榻对着榻(一同)起卧休息,(以此)表示(对他)没有猜疑,杨志谦敬畏(孔戣)而不敢妄为。(后来孔戣)被召入朝廷任侍御史,多次升迁后任谏议大夫。宦官刘希光收受贿赂二十万缗,被判死罪,吐突人承璀因为(和刘希光)交好而获罪,被贬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了解皇帝的心意,投书铜匦上奏说承璀有功不能被贬逐。孔戣得到了(李涉)奏章的副本,不肯受理,(还)当面质问责备李涉。李涉又请皇帝身边的人上报,孔戣上奏弹劾李涉结交(皇帝)宠信的人,迷惑欺骗皇上的视听。(皇帝)下诏放逐李涉为峡州司马,宦官愤怒且憎恨孔戣,人们为他担心,孔戣自认为(这)符合他的心意,所以十分得意。
不久,(孔戣)兼任太子侍读,改任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因贪赃而获罪,狱讼一时平息不下;博陵人崔易简杀死了从兄,审讯后罪状齐备(但没有论处)。京兆尹从中进行操控,颠覆了其中的实情。孔戣慷慨议论一一予以驳正,贬谪了李少和,杀了崔易简,罚了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孔戣)经过两次升迁任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爱好黄、老之术,并屡次祭祀祈祷,部将韦岳告发李位集结方士图谋不轨,监军高重谦上奏皇帝(称)有急变,于是将李位抓到宫禁中审讯。孔戣上奏(说):“刺史犯罪,不能拘押在宫禁中,请交给有关部门(处治)。”(皇帝)下诏把李位交给御史台(处理)。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没(发现李位)有谋反的罪状。(结果)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
适逢岭南节度使崔咏死了,皇帝对裴度说:“曾经议论停止进贡蚶子的人是谁?如今在哪里?此人可以前往(岭南任职),(你)替朕找来这个人。”裴度回答说是孔戣,(皇帝)即刻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孔戣)到任后,免去了所属州郡拖欠的十八万缗钱、八万斛米、每年八百两黄金税。先前,(岭南)境内各州刺史的俸禄大概有三万,却又不能按时发放,(所以刺史)都从自己所管辖的地方索取衣食费用。孔戣就加倍发给他们俸禄,又约束(他们)不能做贪取暴敛的事,并逐渐用法律来约束他们。
穆宗即位,以吏部侍郎征召(孔戣),改任右散骑常侍,回任左丞,(他)因年老自己请求退休。(孔戣)向来与韩愈交好,韩愈感叹不已,即刻上疏说:“《礼记》上说:大夫七十岁退休。如今孔戣按照礼制规定请求退休,陛下若不准许,既没有损坏礼仪制度,又有爱惜贤能的美名。”(疏奏递上)没有答复。(孔戣)以礼部尚书之职退休,(朝廷)每年按照汉朝征士的礼仪赐予他羊、酒。(孔戣)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谥号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金诗是闺怨诗,刘诗是宫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粗俗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解析:选B。B项,金诗塑造了一个俏皮可爱、对丈夫深深思念的女子形象,用打黄莺的动作表现女主人公对梦中见到丈夫的期盼和对黄莺惊破梦境的烦闷,此举动既符合身份又含有深意。
15.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6分)
答:                                    
答案: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的黄莺赶走,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能梦到辽西的烦闷,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
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心情。一个女子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注定要以泪洗面,充满愁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形容阿房宫占地之广和宫殿楼阁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月下花朵的可爱姿态。
(3)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________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________,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________。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
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________,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利病,焉能称其为大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水到渠成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另眼相看
B.顺理成章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厚此薄彼
C.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厚此薄彼
D.水到渠成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另眼相看
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二者都有“自然产生”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很自然产生的结果,后者偏重条件成熟就能成功。文中强调的是自然产生的结果,用“顺理成章”恰当。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二者都有“同等看待”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不分厚薄,后者偏重于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文中强调的是不分厚薄,用“一视同仁”恰当。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二者都有“议论、揭露”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对坏人坏事的揭露,后者偏重于议论别人的好坏。文中说的是批评坏现象,应用“口诛笔伐”。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二者都有“看待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两方面待遇不同,后者偏重于用另外的眼光看。文中强调的是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用“厚此薄彼”恰当。故此题答案为C项。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
B.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
C.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
D.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
解析:选D。本题中,文段第一句表述大学的特点,即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第二句使用假设复句,解释老师眼中不能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要有全体毕业生,加上“同时”,可知括号的内容表述的应是毕业生方面的问题,阐释的应是期望毕业生做到的事情。A项,被动句不符合语境的句式特点,B、C两项表述不通顺,是病句,故排除。答案为D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
B.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
C.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D.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查看有无明显错误标志,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文表述的是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要把毕业证亲自交给毕业生,后文讨论的是毕业课的重要性,转折句强调后者,所以应该先针对校长说,再针对毕业生说;而且主宾搭配不当,“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是“毕业课”,不是“百分之百”,“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是“工作”,不是“多少分之一”。A项,“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语序不当,应为“多少分之一的工作”。B项,“毕业课的百分之百”语序不当,应为“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且A、B两项应先针对校长说,再针对毕业生说。D项,“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语序不当,应为“多少分之一的工作”。答案为C项。
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修改。(5分)
①某同学于11月12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②校团委会决定12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篮球赛。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③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0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④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⑤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48元”改为“若干”。②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③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④“拜读”改为“费心一读”。⑤“垂念”改为“感念”。
21.下面是某中学议论文写作要求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连贯。这是一道介绍议论文写作要求思维导图题,根据写文章的逻辑顺序,应按照“开头”“主体”“结尾”顺序进行表述,将“开头”“主体”“结尾”里面的内容按照上下或左右顺序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议论文写作要求分为三个方面:开头要观点明、语言美、思想深、底蕴厚;主体要结构匀、层次清、材料实;结尾要回扣紧、照应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黑暗是因为有光。有光就有黑暗,黑暗体现光的存在。没有光就没有黑暗,没有黑暗也无法证明光的存在,光与黑暗并存。
对这段话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PAGE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