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3 21: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鲜”,会写“录、册”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4.渗透“按时间顺序来写事”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教材分析:?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下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全文共5个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及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赞扬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写了发明造纸术的重要意义;第2至第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记载文字的载体的发展历程;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再次点明造纸术的意义。第一课时学习纸的发明过程,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第二课时学习造纸术在人类历史中的重大作用,并拓展延伸“不同种类的纸”和“四大发明”的知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对纸的发明过程还是比较生疏,因而教师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与所学内容的陌生感,降低其学习难度。?
教具:PPT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随文识字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谜语:四角方方,轻巧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学生经过思考,说出谜底:纸。(教师板书:纸)?
2.师: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位朋友:上课时,翻开课本,这是用纸做的;写作业时,拿出作业本,这也是用纸做的;出去旅游,拍照留念,照片也是用纸做的……可是,你知道纸是如何发明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吧。(教师板书:的发明)?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的导语,可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文。?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重点强调多音字“鲜”的读音。?
【设计意图: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再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是遵循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扫清读文过程中的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1.了解纸的基本用途,对“录”字进行随文识字?
⑴师:没想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一张纸,居然经历了如此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那么,人们常用纸来做什么呢??
生:写字。?
师:对,换种比较正式的说法就是记录文字。?
⑵学生先跟随课件的展示书空,教师再示范“录”字的书写,并强调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彐”的最后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分不能写成“水”,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⑴师:课文的二至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们记录文字所使用的材料,请同学们找出是哪几个历史阶段。?
学生默读二至四自然段,找出提示这几个历史阶段的词语:几千年前、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大约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代(随着学生的回答,幻灯片中同步出现红色圈注的相应词语)。?
⑵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造纸方法发明以前记载文字的材料及其优缺点
(相机板书:几千年前),并进行随文识字:可以通过字理学习“册”,学生说说自己记忆“保”?“存”的方法。?
⑶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西汉时代的“纸”(相机板书:西汉时代),并说出这种纸的缺点。?
⑷教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东汉时代的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相机板书:东汉时代)。?
①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记忆生字“约”和“验”的方法;?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改进”一词的准确性;?
③了解蔡伦的造纸方法;
?④说出“蔡伦纸”的优点;?
⑤引导学生说清楚蔡伦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并补充介绍“蔡侯纸”的得名。?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你演我猜”。?
教师出示相应的幻灯片,几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年代的古人,通过动作、表情或语言表现出这种书写材料的优缺点,其他同学猜这位“古人”在用哪种材料记载文字,在游戏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与课文内容所介绍的年代相去甚远,所以教师借助大量图片和角色扮演进行教学,以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较快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说清楚蔡伦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将识字与学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回顾小结,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简要复述纸的发明过程,教师同步出示“纸的发明过程”的思维导图。?
2.教师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使用“按时间顺序来写事”的写作方法,并相机板书: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回顾小结,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质量上乘,本身就是写作教学中可用的很好的例子,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不应该分割开来的,应该进行有机的融合,故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布置作业?
1.搜集不同种类的纸。?
2.搜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实物或文字资料,既有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又可以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10?
纸的发明?
时?????几?千?年?前????????????
间?????????????????????????????????顺?????西?汉?时?代?????????????????????序? 东?汉?时?代??????????????????????????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下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
全文共5个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及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赞扬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这些内容是一节课不可能讲完的,所以我把本课教学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纸的发明过程,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并进行随文识字。第二课时学习造纸术在人类历史中的重大作用,并拓展延伸“不同种类的纸”和“四大发明”的知识。?
现在,针对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的科学知识较多,故事性稍差些,有的学生可能兴趣不高,采用儿童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从意犹未尽的课间活动迅速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2.读文形式变化多样:先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无注音的生字词,学生不会有畏难情绪,也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自由读文,可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认知范围的生字,突破自己的学习难点;男女生比赛读,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默读,学生的读文便有了方向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3.重点、难点突出:本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纸的发明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又都是讲造纸术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作用的,所以我决定第一课时只讲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合并,延后至第二课时。这样,既达到了重、难点突出的目的,又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和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4.你演我猜,游戏介入:有了游戏,我们的童年才会变得精彩纷呈。“你演我猜”这个小游戏,对上了大半节课已略显疲惫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调节方式,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调节了课堂气氛。?
5.思维导图,条理清晰:在本课的小结环节,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展现方式,将本课内容条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6.写作方法的渗透:在听过管建刚老师的讲座后,我成了他的“粉丝”,也想打造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因而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亦是如此。本文在介绍纸的发明过程时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故而进行了“按时间顺序写事”的写作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7.拓展性作业的布置:本节课后布置的两项作业均是拓展性的作业,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又能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还能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堂课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遗憾,我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我演你猜”的环节,因时间原因,我有些着急了,就没有让学生去讲台上表演,现在想想很是懊悔,毕竟在学生自己的位置上表演不如在讲台上表演效果好,在讲台上表演,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而在学生自己的位置上表演,有的学生是看不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尽全力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错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这条道路上,我会再接再厉,深入钻研其中的奥秘,带领更多的学生走进充满魅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