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试卷含解析(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试卷含解析(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3 22:34:19

文档简介







第19课 兰亭集序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崇山峻岭(chónɡ)
B.流觞(shānɡ) 管弦(xuán)
幽情(yōu) 茂林修竹(mào)
C.和畅(hé) 俯仰(yǎnɡ)
形骸(hé) 游目骋怀(chěnɡ)
D.静躁(zào) 嗟悼(jiē)
虚诞(dàn) 世殊事异(shū)
解析:选D。A项,“癸”读ɡuǐ。B项,“弦”读xián。C项,“骸”读hái。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林修竹 修:长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日期
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情致
解析:选B。期:至,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虽世殊事异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解析:选B。B项,虽:都是“虽然”的意思。A项,之:①助词,的;②动词,往,到达。C项,所以:①所以:用来;②……的原因。D项,①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②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相同。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选C。C项为一般陈述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解析:选C。这段话总体上写王述的情况,中间插叙王羲之的情况,弄清了整体意思后,断句自然简单了。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B.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汉朝,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C.《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道家学派的最重要的书籍,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D.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王述曾担任此职。
解析:选B。隶书起源于“秦朝”,到“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成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解析:选D。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在此应该是“遗憾”而不是“怨恨”。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译文: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的关键词有“同志”“序”“申”,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笼”“以为”。
答案:(1)(王羲之)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拿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前去观看,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拿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时就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等待王羲之的到来。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终究不来看望他,王述对此深感遗憾。
三、语言表达
9.在下列词语中进行选择,为后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供选择的词语:性情自然安和、山水含润身心、心中不可无书、熟读诸史五经、读书贵在有疑、心神欲静、待人要和、度量要宏、胸怀要正、山水宜人、脚跟须定。
上联:眼界要阔,遍览名山大川。
下联:                                    
解析:对联讲究对仗,即上下联对应词语词性一样,句式相当。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度量要宏,熟读诸史五经。
10.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40字)。
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玡,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
②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13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
③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④王羲之对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
答:                                    
                                    
                                    
解析:人物简介一般包括人物的生卒年月、字号、官职、性情和影响。人物评价要紧扣人物的思想、品行、言行,要恰如其分。
答案:(1)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玡人。曾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为人耿直、率真。对诸体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2)人物评价:王羲之年幼不善言辞,长大后极善言谈,这告诉人们不能以老眼光看人。(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王羲之对生命的珍视。)







PAGE



- 5 -



(共64张PPT)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判断句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c高考资源同网你身边的高专象
考资源网第一时间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教案、学案、素材、论文种类齐全
》晨课诵读
书声琅琅诵诗文
》课前预采
掀起你的盖头来
》课堂探究
吹尽狂沙始到金
》课后拓展
转益多师是汶师
课一美文
博观约取
课一氧吧
探骊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