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逍遥游(节选)课件+试卷含解析(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逍遥游(节选)课件+试卷含解析(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3 22:35:49

文档简介







第18课 逍遥游(节选)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g)      鲲鹏(kūn)
坳堂(ào) 抟扶摇(chuán)
B.夭阏(è) 蜩鸠(tiáo)
决起(jué) 榆枋(fāng)
C.舂粮(chōng) 朝菌(cháo)
蟪蛄(huì) 大椿(chūn)
D.斥(yàn) 蓬蒿(hāo)
泠然(líng) 数数然(shuò)
解析:选D。A项,抟扶摇(tuán);B项,决起(xuè);C项,朝菌(zh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解析:选A。B项的意思是“很饱的样子”,今义为“副词,表示所料与事实相符,果真这样”。C项的意思是“这之后”,今义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D项的意思是“一般人”,今义为“大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C。①②“其”都是代词,它的;③为“况且”,表递进;④为“还”。
4.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知
⑨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解析:选B。①③⑥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⑨人称代词;⑧代词,这;⑩动词“到”。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老聃死,秦失①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②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③之县解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 ①秦失(yì):人名,姓秦名失,老聃的朋友。②蕲(qí):古同“祈”,祈求。③帝:天帝或自然。④县(xuán)解:悬解,道家对生死、得失等都持无所谓的态度。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也吾以为其人也        始:以前
B.必有不蕲言而言 言:说
C.是遁天倍情 遁:遵循
D.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刑:过错
解析:选C。C项,“遁”,意思是“违背”。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译文:                                    
(2)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译文: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译文:                                    
解析:第(1)句是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和“然”“焉”等词的含义;第(2)句从内容上是对比,要注意补充完整,特别是“其”的意思;第(3)句要注意“安时而处顺”的含义。
答案:(1)那么像这样吊唁,行吗?
(2)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3)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
7.秦失对老聃的死具有怎样的态度?你赞同他的这种态度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秦失对老聃死亡的态度可以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体会。对秦失的这种吊丧方式,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秦失对老聃的死抱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并不是十分悲伤。他认为老聃安时处顺,不应为之过分悲痛。对于秦失的这种态度,我认为可以理解,因为人的生死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只要是寿终正寝,过分悲伤没有实质的意义。(不同意这种说法,能自圆其说亦可)

老聃去世,秦失吊唁他,哭一阵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像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行。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你们之所以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说的话而说了,不想哭而哭了。这是违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记了人是秉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过错。应该出生时出生了,是你们老师的应时;应该死去时死去了,是你们老师的顺乎自然。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悬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 ①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②邑金:一邑租赋的收入。③波臣:波荡之臣,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忿然作色曰        作色:改变脸色
B.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顾视:回头看
C.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激:激荡起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常与:常常给
解析:选D。“常与”,恒常共处,指水。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文:                                    
                                    
(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文:                                    
                                    
(3)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译文: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特殊句式以及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1)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2)句是疑问句,同时要注意“游”“激”“迎”的意思;第(3)句要注意“乃”的意思是“竟然”。
答案:(1)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
(2)等我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激荡起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
(3)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这则故事的寓意比较显豁,可以结合结尾处鲋鱼的话中加以分析理解。
答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援救别人要及时,要切合实际,不能只说没有用的话。(或:远水不解近渴)

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等我得到一邑的租赋金,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昨天来时,在中途有喊叫我的,我回头向车辙中一看,里面有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呀,你在这里做什么?’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你难道不能用升斗的水来救活我吗?’我说:‘行,等我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激荡起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失去与我常处的水,我没有容身的处所。我得到升斗的一点水就可活命。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三、语言表达
11.根据文段内容,在画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蛹与蝶的对话相互吻合,自然衔接。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又问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蝶告诉它:“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解析:补写时要仔细揣摩问话的语境和蝴蝶答话的内容。第①处要注意蛹对“飞舞”的“非常羡慕”;第②处要注意蝴蝶回答的生与死的问题。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答案:①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呢
②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或是不是这样我会死掉)
12.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鲁哀公对庄子说:“我们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庄子不以为然地说:“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庄子说:“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的,遇事清醒果断。但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命令,身穿儒服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一律问斩!”鲁哀公采纳了庄子
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解析:这个故事可以给人多种启示:从鲁国穿儒服前后的情况可以看出附庸风雅的人很多,鲁哀公以衣着判断鲁国儒生多,庄子则说“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答案:(示例)①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②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或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牟取私利。③当权者应有明辨真伪的眼光,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PAGE



- 6 -



(共82张PPT)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判断句
介宾结构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c高考资源同网你身边的高专象
考资源网第一时间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教案、学案、素材、论文种类齐全
》晨课诵读
书声琅琅诵诗文
》课前预采
掀起你的盖头来
》课堂探究
吹尽狂沙始到金
》课后拓展
转益多师是汶师
课一美文
博观约取
课一氧吧
探骊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