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课前检测 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启迪国人近代化起步思想启蒙 学器物学制度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4、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5、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自主探究学习思考题历史事件背景影响过程内容1 新文化运动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
传入中国的情况时人地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必须记住的知识。知识点如下:自主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定始终抓特征分阶段析背景始、终此时此刻经政军文等历史阶段特征几个1915-1923两;1919旧;新以史立论有效思维 根据材料概括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引导探究1915年张裕葡萄酒获得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15年的新式纺织厂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我们也来说史实说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刀大杀人多》 政府实为猿(袁)家之天下进入山东的日军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政治方面:国内:
国际:我们也来说史实1、袁世凯想干啥2、和日本签了什么条约 1915年袁世凯祭孔思想方面:
西方启蒙思想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我们也来说史实辛亥革命后什么思想深入人心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潮流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必须记住的知识。知识点如下:自主学习地活动基地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北京;中国地点北大《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主张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民主共和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办学方针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人定身份界属性析性质什么性质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什么人哪个阶级资激;无产旧革;新革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过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新青年“的六条准则新文化运动分为几个阶段?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过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到的,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提 倡
反 对 专 制 提 倡
反 对 迷 信 提倡
反对旧道德 提倡
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除旧布新德先生 Democracy赛先生 Science民 主科 学新道德新文学1、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的事件是什么?事件性质是什么?
2、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谁?代表作品有哪些?
3、大大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事件是什么?它的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4、列举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概述他们的活动。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结果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宣传社会主义宣传
马克思主义
内容后期三宣传一个事件:一个人物:
三篇文章
一篇文章:
两个社团:
六个马者:
三个刊物:
一个政党:俄国十月革命
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
陈、毛、邓、蔡、瞿、周等
《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
中国共产党主流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后前有效思维 结合所学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民主、科学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ScienceDemocracy民主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德先生”与“赛先生”科学民主思想和
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和近
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旧道德”指什么?为什么要反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旧道德”?“旧道德”指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资产阶级激进派认为旧道德是为封建专制政治服务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典范是谁?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中旧文学指什么?新文学又指什么?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有效思维 结合材料评价
新文化运动材料1: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孔子、庄周各得1票。
材料2:《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3: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青年人的思想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意义 材料4: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
材料5:“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前期) 局限性小结:1 新文化运动背景、主要内容、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目的看
从主体看
从内容看
从态度看
从结果看
从对象看
从影响看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
从失败到成功
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从西方到东方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社会进步的广度与深度及时巩固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B及时巩固 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勇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D及时巩固某校四位同学就“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个观点从不同角度展开争论。你认为论证正确的是
甲:错误。德先生和赛先生并非古代中国的特征,不存在“复兴”
乙:错误。白话文是胡适等人的创造,不存在“复兴”
丙:有道理。新文化运动复兴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
丁:有道理。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C及时巩固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C及时巩固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A及时巩固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