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1.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第五课。在学生认识到伽利略观察教堂的吊灯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一个问题:在相同时间内,怎么不同的摆,摆动的次数会不一样呢?学生已经观察过摆钟的摆和自制的摆,他们会猜想到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轻重、摆绳长短、摆幅大小等因素有关。
2.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四节课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对“物体的运动”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对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式有了了解与认识,经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技能和对“物体运动”的初步认识,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摆,为本节课的探究在思维和操作技能上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因此,本课的研究方法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本课的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控制变量和分析误差仍将是本课的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整体设计从三个层面展开探究学习。第一层面是要求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设计探究方案;第二层面是对自己的推测进行实验验证,并对探究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验结论;第三层面是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从而让科学学习应用于实际生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解决问题——新生问题——拓展研究” 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预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一定时间内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与现象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发现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的结果是需要经过反复测量的;认识到实验中细心观察并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经历改变摆的摆锤轻重与摆绳长短对一定时间内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探究,侧重于引导学生控制探究变量和分析实验误差。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合理控制变量,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并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准备: “摆的研究”学具(包括铁架台、木头横档、长、中、短细线摆锤小、中、大各一、、)、秒表(手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学生一起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一)问题导入
1.1.做一个摆需要哪些材料?
2.怎么才算摆 摆动一次?
3. 你认为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摆有几部分组成和摆在摆动时1.做一个摆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才算摆 摆动一次?创设问题情景,它们可以成为课堂探究导入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有欲望的主动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在做摆摆动的实验假设的几个变量。
在做摆摆动的实验注意的问题。
(二)方案设计
1.PPT出示实验方案设计表,解读要求。
摆角的研究 表一:我们认为:摆角越大,摆得越 ;摆角越小,摆得越 。
摆锤的研究
表二:我们认为:摆锤越重,摆得越 ;摆锤越轻,摆得越 。
摆线的研究
表三:我们认为:摆线越长,摆得越 ;摆线越短,摆得越
2. 小组分别上台演练,学生完成实验方案。
3. 学生汇报、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全体学生的合作讨论,解决方案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后续的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形成思路;本环节是本课学生探究活动是否有效的起始步骤,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学具,并进行适度的引领,体现教师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之理念。)
(三)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 与摆锤、摆角无关。
与摆线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板书: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
(设计意图:从实验的数据中去寻找科学的真谛,让我们探究的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和真实感,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得科学数据的欲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科学分析言之有理。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问题拓展
1.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摆?
2.解决问题 一:老师经过一星期的观察,发现这口摆钟走快了2分钟,现在,你能想办法让它走慢些吗?
3. 问题二:你们玩过“荡秋千”吗?你能想办法让这位大姐姐荡的更快些吗?
今天的课,我们研究到这里!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没有明白?
(六)作业
1. 做一个一分钟能摆动50次的摆。
2. 把各自做得摆挂在教室的墙上,会呈现出什么图形?你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