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一、夯基达标
1.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在如图所示的“猴子捞月”中,关于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B.等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
C.等于月亮到水底的距离
D.等于0
3.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4.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 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6.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型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 的知识。若汽车离镜面的距离为1.5 m,则汽车的像离汽车的距离是 。?
7.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 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cm。?
二、培优促能
1.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2.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 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3.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端正仪容的镜子是利用了平面镜能 这种性质,而平面镜成像可以利用光的 来说明。穿衣镜所成像处并没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是由实际光线的 相交会聚而成的 像。?
4.(2018·广西玉林中考)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 m,它的“倒影”距桥面 m。图乙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5.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m,他到像的距离是 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 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 mm的透明玻璃,③刻度尺,④光屏,⑤两支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课后作业·测评答案
一、夯基达标
1.C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那么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2.A 在水中的像是由水面反射形成的,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A项正确。
3.A “身影”是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中成的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小鸟远离平面玻璃幕墙时,像也将远离,当小鸟靠近平面玻璃幕墙时,像也将靠近。
4.解析 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 m处,小涵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涵的像和小涵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涵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 m;小涵后退远离平面镜,小涵像的大小跟小涵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涵的像大小不变。
答案 0.5 不变
5.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故连接AA',作出AA'的中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答案 如图所示
6.解析 展览人员巧妙地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汽车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5 m,所以汽车的像离汽车3 m。
答案 平面镜成像 3 m
7.解析 (1)因为玻璃板不仅反光而且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是12 cm。
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
(3)12
二、培优促能
1.D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上下移动,物和像均不动。
2.D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5 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 s 内铅笔通过的距离s=vt=5 cm/s×2 s=10 cm,2 s后物距为40 cm-10 cm=30 cm,像距也为30 cm,即2 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30 cm+30 cm=60 cm,故B错误;若铅笔以 5 cm/s 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 5 cm/s 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C错误;若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其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3.解析 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觉光好像是从平面镜后面发出来的,这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会聚而成的虚像。人们用来端正仪容的镜子就是利用平面镜能成像这种性质制造的。
答案 成像 反射 反向延长线 虚
4.解析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彩虹桥的像到湖面的距离和彩虹桥到湖面的距离相等,都是3 m,所以它的“倒影”距桥面6 m。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
答案 6 7:25
5.解析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像高是1.7 m;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它到像的距离为2 m;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概括为“对称”,从而根据数学上的对称知识可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1.7 2 如图所示,小明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6.解析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能透光也能反射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蜡烛的像能更清晰一些,故玻璃板应选①。
(2)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
(3)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反之则是虚像,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时,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若光屏上找不到蜡烛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 (1)①
(2)完全重合
(3)找不到蜡烛A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