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6章 第1节 质量 同步习题(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第6章 第1节 质量 同步习题(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5 21: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一、夯基达标
1.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处的状态
D.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3.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
A.生锈了
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
D.气温升高
4.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5.在测量金属块质量的实验中,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
A.5 g B.10 g C.15 g D.19 g
6.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    放置,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旋动。?
二、培优促能
1. 营养专家建议中学生每天喝一盒牛奶,以补充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如图所示的一盒牛奶的质量与以下哪个水果的质量较为相近(  )
A.一颗葡萄 B.一粒荔枝
C.一个苹果 D.一个西瓜
2.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3.如图所示,“石头纸”是一种介于纸张和塑料之间的新型材料,具有手感薄、质量轻、可控性降解的特点。若要测一张“石头纸”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且又正确的是(  )
A.先测出100张纸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张纸放在一个盘子里,测出其质量,再减去盘子的质量
C.把一张纸放在天平托盘里仔细称量
D.把一张纸放在天平托盘里,反复称量,再求平均值
4.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天平和案秤,下列有关天平和案秤的说法正确的是(  )
天平
案秤
A.天平没有游码,而案秤有游码
B.天平没有砝码盘,而案秤有砝码盘
C.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而案秤的两臂长度不相等
D.天平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而案秤不能调节
★5.小王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处后,指针静止时出现图甲的情形,此时应向    调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由图乙、丙可知烧杯的质量为   ?g,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   ?g。
★6.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图甲所示是他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 g、50 g、20 g、10 g、5 g等。

(1)小刚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
B.称出烧杯的质量m杯
C.计算盐水的质量m盐水=m总-m杯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E.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2)在称量烧杯质量时,向托盘中加砝码的顺序应是        (选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多次调换砝码后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后还多,而将其去掉后又还少,这时应       。
(3)小刚称量烧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50 g,则所测盐水的质量为     g。?


课后作业·测评答案
一、夯基达标
1.B 解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质量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无关因素有哪些。按照以下思路分析:
依据以上关系图,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为B。
2.C 移动游码时是向右移,而右侧的托盘内装的是砝码,所以移动砝码就相当于向右盘里加入小砝码。
3.A 本题考查了对质量是物体本身一种属性的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质量的大小只与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没有关系,故B、C、D错误;砝码生锈这一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砝码自身的质量会变化,故A正确。
4.B 使用天平前,要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归零,不能只调节平衡螺母,故B错误,符合题意;称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无论是调节阶段还是称量阶段,均应观察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以确定天平是否平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5.D 本题考查天平的读数。由题图可知,金属块的质量是m=10 g+5 g+4 g=19 g,D正确,A、B、C错误。
6.解析 天平使用时应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平衡时,要遵循“左偏右旋,右偏左旋”的原则。
答案 水平 左
二、培优促能
1.C 一盒牛奶的质量在250 g左右。一颗葡萄的质量在10 g左右;一粒荔枝的质量在20 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50 g左右;一个西瓜的质量在5 kg=5 000 g左右。故选C。
2.D 用已调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说明左盘中物体质量比右盘中砝码质量大,这时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动一些即可,D正确;平衡螺母的调节只能是在测量物体前调节天平平衡时进行,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A、B错误;把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减少一些,则右盘中砝码质量变小,指针仍会向左偏,C错误。
3.A 一张纸的质量不足天平的感量,不论怎样仔细、反复测量一张纸的质量都是无意义的,因此C、D错;而B项中,有无一张纸,测量的盘子的质量几乎没有差别,故B错;只有把一定数量的纸累积在一起,才能得到所求数值,故A对。
4.C 天平和案秤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和案秤都有砝码和游码,天平有砝码盘,案秤没有砝码盘,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而案秤的两臂长度不相等,天平和案秤都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5.解析 分度盘的指针向右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平衡。由题图乙可知烧杯的质量为20 g+10 g+2.4 g=32.4 g,由题图丙可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50 g+20 g+10 g+2.4 g=82.4 g,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82.4 g-32.4 g=50 g。
答案 左 32.4 50
6.解析 (1)由于液体不能直接倒入天平的托盘中称量,故应借助容器(如烧杯)来进行间接测量。先调节天平平衡,称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再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用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即为所称液体的质量。
(2)在测量过程中为避免重复夹取砝码,向托盘中加砝码时应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多次调换砝码后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后还多,而将其去掉后又还少,这时应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由题图乙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可知,烧杯的质量为m杯=20 g+20 g+5 g+2.4 g=47.4 g,则盐水的质量m盐水=m总-m杯=150 g-47.4 g=102.6 g。
答案 (1)EBDAC (2)先大后小 移动游码
(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