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测评(B)(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测评(B)(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5 22:0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密度的关系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丙>ρ甲>ρ乙
C.ρ乙>ρ甲>ρ丙 D.ρ丙>ρ乙>ρ甲
2.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3.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4.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纯水
1.0×103
冰(0 ℃)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体积较小
5. 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D.若m甲=m乙,则V甲6.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适合用于制作(  )
A.汽车的底盘 B.产品包装盒
C.打夯的重锤 D.航空器部件
7.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2∶1 D.1∶2
8.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 g、24 g、36 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
9.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   g/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cm3,其质量是   g。?
10.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 ??      。
11.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所示,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围)是    g。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物体应放在   盘。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       ,直至天平平衡。?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
12.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明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他想知道石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正在九年级就读的儿子。聪明的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ρ水为已知)。
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2)给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  。?
(3)  。?
(4)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粉=     。?
13.(2017·吉林长春中考)小明制作了一个可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筒与大筒均为圆柱形容器,小筒和托盘的总质量为200 g,小筒底面积50 cm2,高12 cm,大筒中装有适量的水。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的刻度均为“0”;将小筒竖直压入水中,当水面距小筒底10 cm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的刻度均为最大测量值,小筒和大筒的分度值相同。把被测物体放入托盘中,读出小筒或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1)该装置所能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为     g。?
(2)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   (填“大”或“小”)。?
(3)他想利用此装置测算出石块的密度,操作如下:如图乙所示,将石块放入托盘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m1;如图丙所示,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2。该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四、计算题(15分)
14.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 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第六章测评(B)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根据公式ρ=mV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由图中可看出深度最大的是乙,所以乙的密度最小;丙的体积最小,所以密度最大。因此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乙<ρ甲<ρ丙。
2.D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不能移动游码。故正确的选项是D。
3.A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温度将降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选项A正确。
4.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但也有例外,如酒精和煤油的密度相同,选项A错误;水银的密度均大于表中所列出的固体的密度,选项B错误;同种物质的密度还与状态有关,如水与冰的密度不同,选项C错误;根据公式V=mρ可知,在质量相同时,密度小的物质体积较大,故选项D正确。
5.C 由图象可知,两物质体积V相同时,m甲V乙,故D错误。故选C。
6.D 汽车的底盘和打夯的重锤都是由密度较大钢铁制成的,故选项A、C错误;产品包装盒有的是由钢铁制成,有的是由泡沫塑料制成,故选项B错误;航空器部件最适合用密度较小而强度大的材料制作。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7.C 由题图可知,天平平衡时,左右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则2m甲+m乙=m甲+3m乙,即m甲=2m乙,ρ甲V=2ρ乙V,所以ρ甲∶ρ乙=2∶1。
8.C 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8∶27。又知它们各自的质量为3 g、24 g、36 g,由密度公式ρ=mV,可得它们的密度之比为9∶9∶4。已知甲、乙、丙是同一材料制成,则空心的正方体是丙。故选项C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
9.解析 由题图可知,当橡皮泥的体积V1=30 cm3,其质量m1=60 g,
则橡皮泥的密度ρ=m1V1=60g30cm3=2 g/cm3;
当橡皮泥的体积V2=20 cm3时,其质量
m=ρV2=2 g/cm3×20 cm3=40 g。
答案 2 40
10.解析 封闭在锥形瓶内气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当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橡皮膜下凹,表明气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气体的密度变大,根据气体温度高、密度小的规律,在发生火灾时,燃烧后的有毒气体由于温度高,密度小而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
答案 变大 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11.解析 如无特殊要求,天平的称量范围是所有砝码与标尺最大刻度对应值之和,所以本天平的称量为 100 g+50 g+20 g+20 g+10 g+5 g+5 g=210 g;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添加最小的砝码还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应取下最小的砝码并移动游码,这相当于向右盘添加砝码。
答案 210 左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
12.解析 (2)根据等量替代法的测量思路,在给玻璃杯装满石英粉后,应测出其总质量,记作m1;
(3)根据杯子的容积不变,可将石英粉倒出,再装满水,同样测出其总质量,记作m2;
(4)根据测量结果,石英粉的质量m=m1-m0;石英粉的体积就等于水的体积,V=m2-m0ρ水
将石英粉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公式得
ρ粉=m1-m0m2-m0ρ水。
答案 (2)玻璃杯和石英粉的总质量m1
(3)将石英粉倒出,给玻璃杯中装满水,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m1-m0m2-m0ρ水
13.解析 (1)当水面距小筒底10 cm时,则V排=S小h=50 cm2×10 cm=500 cm3=5×10-4 m3,则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5×10-4 m3=5 N,由于小筒和托盘处于漂浮状态,则G总=F浮=5 N;所以m总=G总g=5N10N/kg=0.5 kg=500 g;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m大=m总-m小=500 g-200 g=300 g。(2)由于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的位置的刻度均为“0”,当托盘上放物体时,则小筒再浸入水的体积为V浸=S小h小;大筒中水面上升后增加的体积V排=S大h大,由于S小h大,即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大。(3)根据该装置可知石块质量为m1,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石块排开的水的质量m2,可得石块的体积为V石=V排=m2ρ水,则石块的密度ρ石=m石V石=m1m2ρ水=m1m2ρ水。
答案 (1)300 (2)大 (3)m1m2ρ水
四、计算题(15分)
14.解析 (1)柑橘排水质量
m排=m总-m剩=360 g-240 g=120 g。
(2)由ρ=mV可得
柑橘的体积V橘=V排=m排ρ水=120g1.0g/cm3=120 cm3,
柑橘的密度ρ橘=m橘V橘=114g120cm3=0.95 g/cm3。
(3)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柑橘会带有部分水,则测出的排开水的质量m排偏大,柑橘的体积V橘=V排偏大,所以密度偏小。
答案 (1)120 g (2)120 cm3 0.95 g/cm3 (3)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