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十几减9-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十几减9-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03 22: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几减9
1教学目标
1、通过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探寻多种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多样化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重点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正确计算十几减9。
2.打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节。
3.结合学情与教材要求,合理分配几种计算方法的教学力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营造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一)(课件)出示春天场景,师生谈话进入寻找春天里的数学的活动。
(二)定格具体情境,回顾已有的减法知识和经验。
??? 1、定格情境一(一个卖气球的小丑来到春天里,他左手一捆10个气球,右手5个气球。)
教师在小丑的两只手之间画大括号,写上“?”,并提问:从数学出发,我们明白了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得到:10+5=15
2、教师追问:你能由这道加法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3、给情境一叠加一个新情境(走出一个买气球的学生,说:“我买2个气球。”)。
①教师提问:怎样取出你买的2个气球?
学生动手操后,教师追问:取走的2个是从哪里取的?(凸出从零散的5个里面取的)。
②教继续提问:你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个情景过程。(15-2=13)
学生计算后,教师追问:减去的2是从哪里减的?(凸出从个位里面减去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取是从零散的5个里面取的,减是从个位的5里面减的。取的过程就是减的过程。
4、重新给情境一叠加一个新情境(走出另一个买气球的学生,说:“我买10个气球。”)。
?? 教学过程与上面基本相同。
(三)定格例题主题图,引入新授。
??? 1、第三次给情境一叠加一个新情境(走出第三个学生,说:“我买9个气球。”)
学生找已知信息提出问题后,并列出算式:15-9
2、教师提问:当我们现在去取9个气球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从零散的5个里面取,不够取。从整捆里面取,有多的。)
3、师生谈话:“从15个气球里面取走9个气球,怎么取?”、 “15-9怎么减”,还得依靠大家。引出课题:十几减9(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二、自主操作与探究,明晰算理与算法
1、独立操作,自主物化。
??? ①教师出示操作提纲:先怎么取,再怎么办,还剩几根?并请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试着取一取。要求:不仅要会操作,还要会说。
学生一边操作,一边组织语言叙述。
②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中途提示:你还能找到另外的取法吗?
??? 2、各抒己见,自建表象。
①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取的。
②全班汇报:你是怎么取的。
预设一(先从整捆中取):先从1捆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注:一边操作,一边说。)
?再点几名学生说一说这种操作的过程。(注:只说,不操作。)
3、启动联想,主动内化。
①(续预设一)15-9怎么减呢?教师先出示提纲:先怎么样,再怎么样,结果是多少。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取的过程,联想减的过程。
③学生汇报减的过程,教师板书:10-9=1? 1+5=6
④同桌说一说减的过程。
4、预设二(先取走零散的5根),与上面的教学过程相同。
注意:一是不要求人人掌握;二是理清连续取,连续减的过程;三是追问第二次为什么要取4根。
5、旧知迁移,了解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
? ?① 课件回复:
???? 10+5=15???????? (15)-(5)=(10)
???????????????????? (15)-(10)=(5)
②教师启发并提问:知道了加法,就能写出相应的减法;我们如果我们知道9+()=15? ,我们能计算15-9=()吗?
③教师追问并讲解:第一步要确定这个9。9是哪里来的?(是减法算式的减数)第二步就要想9加几等于15。第三步就是15减9等于6。
④师生谈话:我们已经找到了15减9的三种计算方法,同学们得自己去选择、去体验,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恰当的算法。
活动3【练习】三、自主练习,正确计算
1、情境中新知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 (课件)学生们来到了小卖部。
① 师提示:在我们前面有两队小朋友,各有9人,正在买面包和饮料,请你们帮助两位售货员,算一算还剩多少面包和饮料。
??? ②课件: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 11-9=?? 16-9=? (“做一做”第1题)
??? ③分组完成,操作后同桌之间说一说算的过程。
??? ④反馈时,先说摆的方法,再说计算过程。注意追问其他的算法。
?2、发展性练习,达到“掌握”的层次。
?①师生进入数学乐园,一同欣赏美景时遇到两个同学在比赛,决定去帮帮他们。
②课件:圈一圈,算一算。14-9=?? 17-9= (“做一做”第2题)
师提出要求:男生完成左边的菠萝图,女生完成右边的苹果图。
③启书做题后两名学生到白板上圈一圈,算一算,集体反馈。
??? 3、自主计算,交流算法。
?? ①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让智慧树上的花儿盛开。
?????????? 13-9=?? 12-9=?? 19-9=?? 18-9=? (“做一做”第3题)
?? ②启书做题,生答后追问:怎么算的?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
活动4【活动】四、活动总结,反思体验
师: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游玩,寻找了春天里的数学,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师:刚才有同学说,数学就在春天里,我还要告诉大家数学就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将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秘密。下课!
活动5【导入】专家谈慧点评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是数学思想的教学。
汤娟老师的这节课围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地再创造,是一节较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课例。具体而言,本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抓住两条主线,托出一个主体。
学具操作与合作学习是贯穿本课始终的两条主线。在独立操作,自觉物化阶段,从15根小棒里取9根,到先取几根,再怎么取,学生是操作的主体;在各抒己见,自建表象阶段,从边操作边解说到脱离学具说,学生是叙述的主体;在启动联想,主动内化阶段,学生从忆一忆、想一想取小棒的过程,再到说一说如何用算式表达操作的步骤,学生是思维的主体。合作学习则穿插在学具操作之中,按照个人自学,垫实合作学习的基础;同桌讨论,抓住合作学习的主体;全班交流,突破合作学习的关键的主线展开。两条主线相融,促使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把一个活生生的探究主体凸现出来。
扣住多种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十几减九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破十法”,这也是解决十几减九的主要方法,但汤娟老师并不满足于让学生用唯一优方法解题。汤老师做了充分的预设,为了呈现“算减想加”的方法,课之初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为了呈现“连减法”,质疑学生“个位不够减怎么办?”。这种铺垫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在寻求多种分法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得到开发;在追求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时,聚合思维得到训练;在思维的扩散与聚合的统一过程中,感悟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用赞许的微笑、耐心的等待、激励的掌声,以及民主的群言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融于教学全程之中。
创设愉悦情境,让课堂与生活无痕。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全课以寻找春天里的数学为主题,虚拟春天游玩的场景,将一个个数学问题自然和谐的融入春天的情境之中。学生上课好似逛公园,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心情愉悦,身心放松,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