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课一练(word版,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课一练(word版,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4 17:0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guàn pǔ yán ruǐ
习( ) 花( ) ( )酸 花( )
sōu qiū yǐn bǎn jiē
( )集 ( ) 出( ) ( )段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诞生(dàn yan) 纵观(zòng zhòng) 酸碱(xián jiǎn)
华罗庚(huà huá) 俄裔(yì shang) 锲而不舍(qiè qi)
三、选词填空。
敏捷 敏感 敏锐
1.波义耳立即( )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
2.谢皮罗教授( )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3.松鼠动作非常( ),想抓住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2.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3.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4.某种少见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缩句)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3.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进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修改病句)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紫罗兰的 蚯蚓的 ,睡觉时 ,这些都是很 事情,但只要你 , 并 ,那么你就有可能 。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1.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这里的“?”指的是 ;“!”是指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那些 的人、 的人、
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二、快乐读书吧
谈创造性思维(节选)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持之以恒:
(2)压制: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它的作用是
3.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人缺乏创造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时1
一、略
二、略
三、1.敏感2.敏锐3.敏捷
四、1,见微知著2.锲而不舍3.司空见惯4.无独有偶
五、
1.花瓣变红。
2.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3.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即使科学家进行了许多试验,
六、变色 分布 现珠的转动 平常的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发现真理
课时2
一.1.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2.有准备 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二、
1.(1)有恒心,能坚持不轻易放弃。
(2)竭力限制成制止。
2.过渡 承上启下
3.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从而进行自我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