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04 07: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高二年级 地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程标准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四、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学科视角


这是哪里?这里的景观特点?
景观图
地理位置

“在漫长的两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路遥《平凡的世界》
什么是水土流失?
阅读教材P34第三段
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自然地理特征

人类活动


为什么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曾经达40多万平方千米,占区域陆地面积的71%,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思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形成原因。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容易被侵蚀。
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坡面物质不稳定,易引起侵蚀。
径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40°
35°
110°
105°
根据经纬度位置说出黄土高原的气温特点和干湿状况。

暖温带和中温带
的过渡地带
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的过渡地带
中国干湿地区


40°
105°
35°
60
1、读图比较西安、延安、新街三个地点降水特点的异同。
读《地理图册》P30“黄土高原地貌类型与降水特征”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个地点降水特点的相同之处是:全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集中。
三个地点降水特点的不同之处是:由南向北,降水量依次减少,降水的季节变化依次增大。
40°
105°
35°
60
2、说出黄土高原降水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地理图册》P30“黄土高原地貌类型与降水特征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重大,由南向北由40%增大到60%以上。
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水土流失


据图说出树木对雨水的分配及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表中数据反映出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哪些影响?
资料来源《地理图册》P31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20
40 30 80~40
60 60~30 95~70
80 75~50 98~80
≥90 70 100~90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容易被侵蚀。
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坡面物质不稳定,易引起侵蚀。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表土容易被侵蚀。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径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  

资料来源360百科
清代曾推行奖励垦荒制度,垦荒范畴自陕北、晋北而北移至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数百万亩计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
秦汉时期的大规模“屯垦”(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
第一次:秦汉时期
第二次:明王朝
据考证,明初在黄土高原北部陕北(延安、绥德、榆林地区)和晋北大力推行“屯田”制,强行规定每位边防战士毁林开荒任务。
第三次:清代
过度开垦
黄土高原的植被类型
资料来源《地理图册》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不合理修路开矿
过度放牧
无计划修建窑洞
过度樵采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人口增长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修建窑洞(宫殿)、工矿交通建设等
破坏植被、松动表土
生活生产需求增加
加剧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
生产生活
产生危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水土流失
生产生活
产生危害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
生产生活
产生危害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减少,多暴雨,导致气象灾害频发。
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降低。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
生产生活
产生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
生产生活
产生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区域
特征
区域定位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活动一:
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右图为无定河流域部分地区等高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韭园沟的流域范围。
(2)说出韭园沟流域的地形特点。
(3)简述韭园沟人民保水保肥的措施。


韭园沟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韭园沟

无定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右图为无定河流域部分地区等高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韭园沟的流域范围。


韭园沟


韭园沟

无定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流域:
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流域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右图为无定河流域部分地区等高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韭园沟的流域范围。
(2)说出韭园沟流域的地形特点。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右图为无定河流域部分地区等高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韭园沟的流域范围。
(2)说出韭园沟流域的地形特点。
(3)简述韭园沟人民保水保肥的措施。
韭园沟


韭园沟

无定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工程措施
打坝淤地
韭园沟坝系工程建设
资料来源教材P40

工程措施
鱼鳞坑
水平梯田
图中所示为韭园沟的支沟高舍沟的等高线分布图。
(1)请沿图中剖面线画出剖面图。
(2)阅读教材P39“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所画出的剖面图上,因地制宜规划高舍沟地区农业生产活动。

活动二:

高舍沟
高舍沟等高线示意图
图中所示为韭园沟的支沟高舍沟的等高线分布图。
(1)请沿图中剖面线画出剖面图。
高舍沟等高线示意图


130
260
390
520
650
780
一、
(2)阅读教材P39“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所画出的剖面图上,因地制宜规划高舍沟地区农业生产活动。

130
260
390
520
650
780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结合
一、
(2)阅读教材P39“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所画出的剖面图上,因地制宜规划高舍沟地区农业生产活动。


典型横剖面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结合
130
260
390
520
650
780
近年来,韭园沟紧抓全省苹果产业“北扩西进”战略机遇,逐年增大山地苹果的种植面积。指导农户不断改良品种,改进栽植管理技术,逐步做大做强。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简述韭园沟种植苹果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韭园沟紧抓全省苹果产业“北扩西进”战略机遇,逐年增大山地苹果的种植面积。指导农户不断改良品种,改进栽植管理技术,逐步做大做强。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简述韭园沟种植苹果的优势条件。

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充足及农业技术提高等。


资料来源《地理图册》P3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区域空间定位
自然地理特征
人类活动






区域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


生产生活


产生危害



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学科视角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四、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学科视角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中国主要环境问题

学以致用,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