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评(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评(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04 16: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快乐点击(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2.“低碳生活”深入人心。倡导“低碳生活”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臭氧层破坏 B.抑制酸雨发生
C.抑制温室效应 D.抑制土地沙漠化
3.下列做法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不吻合的是(  )
A.植树种草 B.就地焚烧垃圾
C.节能减排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4.(2017四川自贡中考)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不必检验纯度,直接点燃氢气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
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的是(  )
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PM2.5含量高易导致雾霾天气。下列燃料燃烧时,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多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柴油
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积累运用(共24分)
9.(10分)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
(3)本溪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10.(6分)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发酵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CH4)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C2H5OH)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2)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    (填“相同”或“不相同”)。?
(3)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8分)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三、情景分析(18分)
12.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①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①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
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2+会变成VO2+,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由    价变为    价。?
(3)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大部分汽车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下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
①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
?  。?
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②气体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里面发生了化学变化。请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概括化学变化的实质
  。?
③为了使汽车尾气的污染更小,研究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专家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  。?
四、实验探究(10分)
13.(2017江西中考)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       ;?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五、神机妙算(16分)
14.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它们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2)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生产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3)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若遇降水会形成      。?

第七单元测评答案
一、快乐点击(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C+O2CO2,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A选项错误;Mg+2HClMgCl2+H2↑,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B选项错误;CaO+H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选项错误;CO2+C2CO,在高温下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D选项正确。
2.C
3.B 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B选项与主题不吻合。
4.A A.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错误;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毒气,正确;C.加油站内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正确;D.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正确。
5.A 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A解释不合理;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解释合理;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可燃物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C解释合理;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D解释合理。
6.A 可用燃烧法从定性的角度测定可燃物的组成或推断可燃物燃烧的产物。一般说来,如果可燃物成分中含碳元素,则生成物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如果含氢元素,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7.A
8.D 白磷的着火点较低,为40 ℃,实验①中的白磷在冷水中,既无氧气,温度也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实验②中白磷在热水中,但缺少氧气;实验③中的白磷在冷水中,通入了氧气;实验④中的白磷则是在热水中,通入了氧气,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比较可知,实验②④的差别在于④中有氧气,实验③④的差别在于④中用的是热水,有适宜的温度,故③④探究的是可燃物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二、积累运用(共24分)
9.答案 (1)混合物
(2)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
(3)CH4+2O2CO2+2H2O 清除可燃物(合理即可)
(4)太阳能(合理即可)
10.答案 (1)化合物 (2)相同 (3)C2H5OH+3O22CO2+3H2O
解析 根据甲烷(CH4)和乙醇(C2H5OH)的化学式,可知它们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和写明反应条件,二氧化碳后面不能标注气体符号。
11.答案 (1)4P+5O22P2O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解析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使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三、情景分析(18分)
12.答案 (1)①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②2H2O2H2↑+O2↑
(2)①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或使用风能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4 +5
(3)①CO经过净化器后有90%的CO转化成C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③提高CO转化为CO2、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的比例(或把产生的CO2收集起来,而不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本题结合新科技、新技术考查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知识。(1)根据提供的信息“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可知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转化为电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①地球上煤炭的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②VO2+中氧为-2价,设V的化合价为x,则:x+(-2)=+2,x=+4价,同理VO2+中V的化合价为+5价。(3)①分析图中内容可知经过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后,对大气有污染的CO有90%转化成CO2,大气污染物NO、NO2有90%转化成无毒的N2。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进行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③从图中看出经过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后排出的尾气仍含有大气污染物CO和氮氧化物,并且排出的CO2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提高CO转化为CO2、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的比例并且把产生的CO2收集起来等问题是专家们还要注意的。
四、实验探究(10分)
13.答案 (1)酒精灯
(2)有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解析 (2)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故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故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4)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正确;由图可知B、C正确;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故错误。
五、神机妙算(16分)
14.答案 (1)石油 不可
(2)解: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0.16 t x
3264=0.16 tx
x=0.32 t
答:该工厂每天生产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0.32 t。
(3)酸雨